第004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12月3日 星期
我市坚持搬迁入住与后续扶持两手抓,让6万余名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逐步能致富”——

易地搬迁:“搬”进幸福新生活


“人勤劳蜂勤酿生活甜蜜蜜,搬新房娶新娘幸福奔小康。”在嵩县外方山山区,黄庄乡三合村贫困户张嵩现的脱贫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

张嵩现少年时因意外失去右腿,一直和贫困抗争。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张嵩现搬进了新房。村里发展“手绘小镇”风生水起,他又利用旧宅发展蜜蜂养殖。“铁拐张”牌蜂蜜深受写生爱好者喜爱,他因此脱了贫,还娶了媳妇,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洛阳的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6万余人居住在深石山区。乡亲们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摆脱贫困的路只有一条——搬出大山,洛阳的这个任务占到全省的23%。

“十三五”以来,洛阳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重要位置,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重大专项指挥部,确定“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任务。如今,全市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193个、安置房1.7万余套,6万余人全部搬进新居。同时,我市坚持搬迁入住与后续扶持两手抓,搬迁群众普遍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掀开了决胜全面小康最温暖的一页。

“要搬谁”——搬迁对象 精准确定

严格落实标准程序,将生存环境差、生产资源少、地质灾害多等地区贫困群众6万多人纳入搬迁范围,按照“公开透明、民主决议、严格审核”的原则,建立搬迁户电子信息档案,通过智能自动监管和全过程监管,确保搬迁对象识别的精准性。

“搬哪去”——科学规划 遵循“四靠”

坚持靠县城、靠乡镇、靠园区、靠旅游点“四靠”原则,快速实现服务功能向安置点延伸覆盖,确保保障不断档、服务不脱节、发展可持续。特别是依托豫西山区生态优势,在旅游景区附近规划安置点74个,乡亲们开宾馆、卖特产、搞服务,日子蒸蒸日上。

“怎么建”——规范建设 拎包入住

坚决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标线”、搬迁不举债的“底线”、项目规范管理的“红线”,确保安置点建设过程规范透明、工程质量安全达标,让群众“拎包入住”,打造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稳得住”——完善服务 生活无忧

按照每个安置点都有服务中心、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文化场所的“五个有”标准,与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新建社区服务中心67个、义务教育学校5个、幼儿园11个、卫生室29个、综合文化场所80个,有效解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咋致富”——产业就业“双业”并举

搬得出,更要能致富。我市坚持以后续产业为支撑,深入开展“五个一”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在每一个安置点因地制宜发展1项特色产业、扶持1个扶贫车间、建设1个村级光伏电站、办理1份复垦券交易理财、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逐人逐户精准对接,做到产业就业措施全覆盖。以沟域经济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了汝阳食用菌、嵩县中药材、栾川旅游等产业品牌,搬迁家庭产业覆盖率达到99%。同时,发挥安置点周边扶贫车间、带贫企业作用,47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生活好”——党建引领 有效治理

搬迁,从山上到山下,群众得到的不仅是一套新房子,更带来生活方式的蝶变。我市深入开展“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现‘新气象’、稳定脱贫实现‘新作为’、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五新”教育活动,让群众实现从“住好房子”到“过好日子”的转变。目前,我市以深化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为抓手,建立193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安置点全覆盖。同时,每个安置点都实现“有基层自治组织、有群团组织、有社会组织、有互助组织、有片长楼栋长、有活动阵地、有经费保障”等“7个有”,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搬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将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