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数说这五年·绿色篇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1月6日 星期
“十三五”期间,绿色成为河洛大地最亮底色,洛阳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美丽洛阳绿意浓

瀍河入洛河口
文博体育公园
从政坊游园
新区污水处理厂
洛河市区段
天蓝云白水更清 宜居洛阳惹人醉

截至2020年12月20日,我市当年优良天数达到238天,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2020年全年,我市优良天数达到244天。

生态兴则文明兴。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九大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出台关于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国土绿化、生态修复“五大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河洛大地落地生根。

1 蓝天白云成为最亮底色

蓝天白云是民心所盼、发展之需。与2015年相比,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大幅好转,各项指标的改善率均走在全省前列。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市城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1微克,较2015年下降31.2%;PM10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86微克,较2015年下降29.2%;2020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7天,较2015年下降68.2%;2020年优良天数为244天,较2015年增加33天;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6.9%,下降率在河南省和汾渭平原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我市累计拆除、停运燃煤锅炉机组13台176.5万千瓦,实现减煤650万吨;拆除燃煤锅炉472台2748蒸吨,实现全市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建成偃师、孟津、宜阳、新安四路“引热入洛”工程,城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1%;累计完成“双替代”43.3万户。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我市城市区共有66家高污染排放企业完成退城搬迁,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1.3万家并保持动态清零,累计建成3387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8个传统产业集群完成综合污染整治。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我市共推广新能源车11834辆,城市公交车实现新能源替代,完成1300辆新能源出租车替代,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9607辆。

2 河洛山川碧绿满眼

生态优美,最直观的标志就是让河洛山川绿起来。放眼全省,洛阳生态优势明显,但总体来看,缺林少绿的问题依然突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推动国土绿化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让河洛大地碧绿满眼。

●抢抓重大机遇,加快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沿黄生态廊道13万亩。

●弘扬“右玉精神”,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加快推进绿廊、绿带、绿园、绿岛、绿业、绿村、绿播等“七绿”工程,累计完成造林195万亩、森林抚育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5%。

●践行“两山”理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新发展经济林50万亩、花卉苗木17万亩,林下种养面积达121万亩;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15个,居全省首位。

●加强湿地保护,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湿地面积达4.97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2%。

3 治水兴水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我市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全流域治理统筹起来,强力治污水、铁腕清“四乱”、沿河布绿带、岸线建公园,让黄河水系宛若一条条“绿色动脉”萦绕河洛大地。

●深化拓展“四河五渠”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湿地游园、河流清洁、路网建设、沿河棚改等重点工程248个,治理河道280公里,12项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伊洛河作为全国示范河湖首批建设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新模式,构建“民间河长+媒体+群众+志愿者”社会监督机制,深化黄河“清四乱”行动。实行“人防+技防”模式,实现河湖管护全天候、反馈“零延迟”。

●排查截流河渠排污口360余个,建成沿河截污管道400余公里、乡镇污水处理厂45个,完成26条黑臭水体整治,建成滨河干道200余公里、滨水道路400余公里。

●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2019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实际用水量下降至21.6立方米;严控总量精准节水,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节水灌溉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27.1立方米;高标准建设56.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再生水回用率提高至30.12%。

●以水土流失防治为关键,持续巩固全流域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5%。

●伊河、洛河整体水质从2017年的“良”提升到“优”,国省控水质断面提前一年全部达到并优于Ⅲ类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4 美丽家园更加宜居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把绿色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尺度建设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如今的洛阳,小游园多了,农村人居环境好了,人们生活更加幸福了。

●围绕绿色惠民,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中心城区累计建成小游园278处。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引领,聚焦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全市9个县(市)全部通过垃圾治理省级验收,全市黄河流域1200多个沿河村庄全部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累计完成49.1万户改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3%,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

●深入推进“三山”综合整治,修复矿山生态14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尾矿库228座,26个矿山通过国家、省级绿色矿山遴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积极推进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强化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

本报记者 李三旺 白云飞 何奕儒 整理

 

黄河神仙湾的绿色嬗变

经过曲折跋涉,来到新安县黄河神仙湾。登上山岭之巅,黄河景色一览无余,一道道梯田里,4000亩林果蔚为壮观。黄河边上建起了豫西古寨,一派大河风云气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坡、乱石岗,荒芜贫瘠,生态脆弱。

沟域里开新局,源于沟域生态经济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十三五”之初,洛阳创造性提出“沟域生态经济”的区域发展理念,蹚出了一条独具洛阳特色的以沟域支撑流域的山区绿色发展之路。

沟域生态经济,绿色是底色。如今,走出“靠山吃山”的老路,沟域开发都不再是对生态的破坏性索取,而是以生态打底,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青山绿水、悠悠乡愁带动沟域整体升值。

黄河神仙湾最早起步的,并非河谷地带旅游设施建设,而是绿化荒山、治理生态。在荒山上种树不容易。这些年,每到冬春时节,凿山挖石,改天换地。如今,树种到哪里,路就通到哪里,滴灌系统也全部延伸配套到位,整个园区4000亩荒山都变得郁郁葱葱。

“守住了母亲河的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最宝贵的资源。”因生态建设成效突出,园区负责人孙江子荣获了“全国绿化奖章”。他说,如今,黄河生态廊道即将贯通,黄河神仙湾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报记者 白云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