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崭新的、在洛阳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2021年。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上,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经济形势,以洛阳都市圈建设为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全面擘画洛阳经济发展大计,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十项重点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重点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构建“755”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实施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引进培育一批优强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旅游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加快实施中钢洛耐伊川新材料产业园、凯盛科技“新洛玻”等项目。
● 加快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
实施新一轮更大范围的“三大改造”,全年实施项目300个。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增“上云”企业900家。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向“核心制造+综合服务”转变。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 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
持续推进“6+3+X”新型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格力冰箱洗衣机、忠旺高端铝精深加工、国机精工新材料等重点项目。
重点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提升现代创新体系,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创新人才集聚和科技体制改革,抓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
●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以自创区为龙头,深化“三区融合”, 探索建立周边城市科技成果互认机制,推动都市圈创新资源共享。加快构建“一谷两廊四中心”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
新建创新平台(载体)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积极申建智能矿山装备、高端石化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轴承产业创新中心,力争普莱柯P3实验室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与西交大、大连理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的合作项目。
●实施人才引育计划
持续实施“河洛英才”“河洛工匠”等人才引育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好攻坚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重点三 持续扩大内需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提升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持续实施消费提力行动,持续培育“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等消费品牌,加快建设伊水金街、龙门古街、隋唐西市等特色街区,提升广州市场步行街、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等特色街区,打造独具魅力的洛阳消费“打卡地”。
● 扩大合理有效投资
加大“两新一重”等领域投资力度,实施“9719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九大体系近70个重大专项,推进实施1000多个总投资超9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0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重点四 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提升现代开放体系,统筹推进重点改革,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 统筹推进重点改革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12家市属企业重组整合。精准承接省级权限,确保3月底前243项省级下放权限全部承接到位,年底前321项支持事项全部落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
● 以开放引领增动能
树牢“市外即域外、市外即开放”理念,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加快自贸区“智慧化园区”建设,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实现封关运营。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新开通一批航线。建设出口基地20个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元。
● 深化“放管服”改革
围绕“国内一流、全省最优”目标,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高标准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确保“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分别在95%、92%以上,企业开办全面实现“1天办结”“零成本”。
重点五 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 做好有效衔接
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认真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 发展沟域生态经济
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打造10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打造“洛阳源耕”等特色品牌。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
●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争创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打造100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完成农村改厕10万户。
重点六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深化提升新型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
● 区域联动发展
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三轴三圈”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洛济深度融合,争取洛平30条、洛三32条尽早落地实施。积极推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
● 推进百城建设提质
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洛北板块要改造背街小巷14条、老旧小区片区104个、棚户区38个,打通断头路13条。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地铁1号线今年牡丹文化节前正式运营、2号线今年年底前正式运营。建成投用万安通用机场、二广高速城区段改扩建、古城快速路东延、玻璃厂路改造提升、厚载门街南延、唐寺门立交、塔湾立交等项目。积极争取、创造条件,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争取地铁三、四号线等项目早日获批。新建小游园40个、洛阳“乐道”300公里。
● 提升公共服务
抓好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取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成投用省第二儿童医院、豫西公共卫生中心一期、市中医院伊滨医院一期等项目。扎实做好洛阳大学城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加快推进市科技馆新馆、奥林匹克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建成智慧化城管系统。
重点七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化提升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 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围绕推动中国特色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启动二里头申遗,争取开工建设汉魏洛阳故城博物馆,积极建设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开工建设龙门数字展示中心,加快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群。
●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抓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建成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黄河非遗展示中心、牡丹博物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持续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国际影响力。
重点八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实施“五大行动”,深化提升生态文明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 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严格落实“六控”措施,深化“四大结构”调整,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推进燃煤总量削减和清洁取暖城市建设,完成洛北重工等3家高排放企业退城搬迁,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高标准规划建设214公里沿黄生态通道和86公里黄河“乐道”,加快推进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全面消除县(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在全域生态保护治理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 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
加快建设森林洛阳,完成造林32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推进187个露天矿山综合治理。
重点九 保障和改善民生
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创业培训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普惠制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22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1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5所。
● 加快建设健康洛阳
开工建设洛北城区三级综合医院,在高新、西工红山分别启动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前期工作。改造提升272所村卫生室。新建、改扩建“乐养居”90个。
重点十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本报记者 白云飞 李东慧 制图 郑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