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洛阳很好,祝大家新年快乐!” 昨日,“我在洛阳过年,把思念传回家”活动走近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留学生。面对记者采访,这些留学生用不同语言表达了共同心声。
据了解,寒假期间,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在校留学生共34人。为了充实留学生的寒假生活,该院老师和他们一起写春联、贴“福”字、包饺子。不但如此,为了让留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市文明办、市创建办还专门为他们请来了书法老师。
“这些留学生都是第一次学习中国书法,非常认真,艾德同学还很有创意地将自己国家的文字与中文对照,创作书法作品……”书法老师说。
在这些留学生中,一口流利中文的李世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李世满来自科特迪瓦,2019年到河南科技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洛阳文化底蕴深厚,我非常喜欢这里。”李世满说,课余时间,他喜欢去各类博物馆,尤其喜欢去洛阳博物馆。在那里,他了解了古都洛阳的千年历史及各个时期的河洛文明发展史。馆内陈列的历代精美文物,令他着迷……
说起2020年,李世满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安全”。
“中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作为留学生也感到很骄傲!”李世满说,中国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只用了10天时间,展现了中国速度;与其他国家分享抗疫经验毫无保留,体现出大国的责任担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每日健康申报等措施,都让李世满多了一份安心。“我是学医的,就发挥专业特长做志愿者,每天在宿舍门口给同学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他说。
真理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名留学生,2018年到河南科技大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他喜欢美食,特别喜欢洛阳的牛肉汤。
“得知中国政府援助的5000万剂新冠疫苗已抵达我的国家,我非常感谢。”真理说,学院的老师为他们赠送了健康爱心包,发放口罩、洗手液、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坚持第一时间发布防疫信息,让留学生了解疫情最新情况,做好个人防护。
在真理看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了机会、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我的祖国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现在学习、生活的城市洛阳,正在加紧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往。我在学校可以做文化使者,搭建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为洛阳的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真理说。
本报记者 贾臻 通讯员 陈志强 王冠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