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接续奋斗再立新功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3月2日 星期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接续奋斗再立新功

“金鸡扶贫”助增收
易地搬迁展新颜
服装车间生产忙
特色民宿生意旺
乡村旅游受青睐
特色种植结硕果

■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回望河洛大地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精准扶贫方略,下足下好“绣花”功夫,举全市之力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其间,各地区各部门尽锐出战,定点帮扶单位鼎力支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汇聚了摆脱贫困的磅礴力量。经过攻坚奋战,洛阳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洛阳市委员会等7个洛阳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本报今日聚焦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着力营造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洛宁县扶贫办——

乡村振兴路上再追梦 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山乡盎然的春意中,洛宁县扶贫办的扶贫干部已经忙碌起来,进林果基地指导生产,到乡村一线谋划项目,入脱贫农家跟进帮扶……

“起而行之干好工作,让乡亲们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过上更好的生活,是珍惜荣誉、接续奋斗的最好姿态。”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让洛宁县扶贫办的扶贫干部感到无上光荣,更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洛宁曾是国家级贫困县。8年攻坚,当地形成了“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包户干部”的十级脱贫责任链条,走出了以发展金果、金鸡、金牛、金叶、金融“五金扶贫”为主的产业扶贫之路,山乡旧貌换新颜。

“脱贫攻坚战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洛宁县政协副主席、县扶贫办主任易剑波表示,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洛宁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干到实处、走在前列。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任务。聚焦防止思想滑坡、防止帮扶弱化、防止反弹返贫,该县已全面排查梳理出220户脱贫不稳定户、340户边缘易致贫户,强化精准帮扶,提高措施叠加度,真正“扶上马送一程”。

“幸福不幸福,关键看收入。”易剑波说,要坚持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鼓励创业作为稳定增收的主抓手,以壮大“五金”产业支撑乡村产业兴旺,以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质量,以鼓励返乡创业集聚乡村人气,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富足。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易剑波表示,迎来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洛宁要把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与践行“忠勤厚正、创新共赢”的洛宁精神结合起来,以脱贫攻坚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坚定不移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曲瀚乐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嵩县德亭镇委员会——

​易地搬迁奔富路 乘势而上绘新景

昨日上午,在嵩县德亭镇的伊河岸边,一派繁忙景象。规划建设的伊河湾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项目,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

“这可是我们镇今年最大的事。”德亭镇党委书记郭利伟满怀信心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2月25日,德亭镇党委和各村委会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会议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

“咱德亭能获得全国表彰,说明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得到位,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德亭镇德福苑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扶贫车间里,村民激动地说。

德亭镇位于嵩县西北部,全镇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广、人数多、占比大,且境内山高、沟深、林密、路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十三五”期间,该镇累计建设搬迁安置点8个,搬迁深山贫困群众856户3403人。当地还通过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珍惜这份荣誉,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郭利伟说。

通过技能培训,让乡亲们在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加强中药材、食用菌产业培育,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推进伊河湾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项目,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大山深处,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加快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委统战部驻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工作队——

拼劲干劲不能丢 乡村振兴干出彩

眼下进入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乡亲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在鸿顺铅笔厂,洛宁河川地区的速生杨木被加工成铅笔材料,实现就地升值;在富祥服饰箱包厂,缝纫机飞速旋转,乡亲们织就幸福生活;还有许多人正在打点行装,远赴江浙一带打拼……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荣誉,更是鞭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了,但不能有歇歇脚的念头。摆脱贫困的拼劲干劲,任何时候都不等丢。”省委统战部驻在礼村第一书记曹华伟坦言。

队员当先锋、单位做后盾。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战系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帮助村里完善了设施、引进了项目、发展了教育,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乡亲们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接过新一轮驻村帮扶的接力棒,扛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曹华伟信心满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说,要以此次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全面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和“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努力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今年,在礼村将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等产业,力争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奋斗自强,天宽地广。”曹华伟说,要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理念,积极推广“爱心超市”“孝善基金”等好做法,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大力倡树文明乡风,不断增强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干出出彩新生活。 本报记者 白云飞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政府办公厅驻栾川县庙子镇河南村工作队——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接续奋斗不负今朝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我们要接续奋斗,才能不负今朝!”省政府办公厅驻栾川县庙子镇河南村第一书记尹宗琦说。

作为省政府办公厅驻栾川县庙子镇河南村工作队的一员,这两天,尹宗琦正在为搞好食用菌、光伏发电、民宿等产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河南村位于栾川县城东约11公里处,被洪洛河三面环绕。因村域面积小、人均耕地少,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曾经的河南村“一穷二白”。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通过购买集体产业门面房、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种植、在龙峪湾景区附近建设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等,让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下一步重点工作就是向乡村振兴战略转移,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内生动力。”尹宗琦说,河南村交通便利,村两头有两条高速公路上下站口,三面环水,距离老君山和龙峪湾景区都很近。驻村工作队将依托该村资源优势,在发展好已经起步的光伏发电、特色民宿、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休闲、餐饮、住宿、采摘、传统工艺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产业强起来、环境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上,接下来要丰富村里的文艺活动、节庆活动,让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尹宗琦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戚帅华 通讯员 李艳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工作队——

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美好生活共同绘就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份荣誉,是对全省文化旅游系统扶贫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第一书记张进川说。

协调派驻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54.63万元,引进旅游企业3家、农家宾馆22家,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超过1.4万元……6年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工作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在工作队队员们的努力下,这个白云山脚下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除了激动和喜悦,更多的是下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奋楫笃行、接续奋斗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张进川说,虽然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路还很长,还需要大家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张进川表示,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发挥天桥沟村生态资源优势。一方面,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民宿客栈的文化属性,在特色餐饮培育、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吸引人”上下功夫,在“留住人”上做文章,打造“吃在农家、住在民居、游在山水、购在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拓展“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健康”等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乡村全域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眼下,天桥沟村特色民宿、自驾游营地二期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穿梭在村里的巷头巷尾,张进川对村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些项目投用后,村集体收入还会增长,群众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 戚帅华 通讯员 黄盈盈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洛阳师范学院驻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工作队——

扛牢责任不辱使命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春日一场雨雪过后,位于大山深处的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白色的樱桃花陆续开放,山茱萸吐着黄绿色的嫩芽随风摇曳。

这两天,洛阳师范学院驻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工作队队员奔走在田间地头,查看巴马藤茶的长势,为规划中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踩点选址。在日前结束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该驻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此次获表彰,是对学校驻村帮扶的莫大鼓励,激励我们砥砺前行。”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卫国说,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走出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林农产业促增收的脱贫致富之路。目前,杨树底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成效初显,村里的“四合院”、星空帐篷酒店等已产生稳定收益;林农产业初具规模,发展种植蕙兰和巴马藤茶等经济作物,创造“南茶北种”的“栾川实践”。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杨树底村于2018年脱贫,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驻村工作队已制订下一步发展规划,深挖当地旅游潜能:在星空帐篷酒店周围建设生态农场,种植迷迭香、粉黛草等中药材,既能满足游园赏花需求,又可产生经济效益;建设儿童乐园和自然营地,设置无动力儿童娱乐设施,配套建设小木屋、观景平台等景观小品,完善提升服务功能;依托现有建筑,建设森林教室,打造科普广场,开展科普研学旅游活动。

“我们将扛牢责任、不辱使命,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和人才智力优势,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史恒涛的话掷地有声。

本报记者 孟山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