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石,又名张金光,1903年出生,宜阳县赵保镇东赵村人。
1911年,8岁的张剑石开始在私塾里读书,15岁时转入宜阳县赵一里第四高等小学堂学习,之后到西安、上海求学。其间,他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6年4月,经同乡张兆芳介绍,张剑石参加了上海大学举办的“夏令讲学会”。在这里,他一边系统学习革命理论,一边密切接触共产党人。
回到家乡后,他以东赵保小学校长身份做掩护,通过举办平民夜校、开办图书馆、组织农民演讲等方式,向民众宣传革命思想。
1929年,张剑石成为共产党员。之后,他在宜阳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1930年11月,张剑石发展同村的张达人、张瑞标入党,赵保党小组宣告成立。截至1932年7月,中共宜阳县委下辖8个区委,党员共计130余人。
为了更好开展革命工作,1933年2月,张剑石在洛阳成立了“河岳通讯社”,以编辑和记者的身份,到豫西各县指导党的工作。
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张剑石回到宜阳恢复党组织,开展救亡运动。1938年7月,中共宜阳县委重建,赵保革命形势良好,被誉为“小延安”。
为了培养抗日救国人才,1939年秋,张剑石创办了屏阳中学,宣传抗日思想、培训骨干力量,使赵保成为豫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活跃地区之一。
1944年5月,日军侵占豫西。党中央决定创建伊洛区抗日根据地,时任冀鲁豫区十二地委组织部长的张剑石奉命于7月返回宜阳。
张剑石设法与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取得联系。在皮定均、徐子荣的帮助下,伊洛专署、伊洛抗日军分区相继在赵保成立,当地群众争相加入抗日武装,截至1944年年底,已由最初不到100人发展到300余人。
到1945年7月,伊洛区已发展成为下辖1个专署和1个军分区及洛南、伊西、嵩北3个县级政权,拥有2000余名军政人员的抗日根据地。
红色精神大家谈
张剑石同志的英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倍感鼓舞。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他不仅树立了“捍卫家乡、改造社会”的鸿鹄之志,还拼尽全力将其落实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上。他是洛阳的骄傲,更是党的骄傲,是每名党员必须学习的榜样。
——市委党校法学与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王蕾
要通过学习张剑石事迹,增强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自觉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局意识和公仆情怀,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加强党性修养的行动自觉和责任担当。
——中共宜阳县委党史研究室支部书记 任晓方
本报记者 贾臻 通讯员 张新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