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5月14日 星期
我市借力“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持续打造“研学洛阳 读懂中国”品牌,不断完善研学旅行服务体系——
博物馆成研学旅行明星目的地


洛阳文化遗存丰富,有102座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集纳地,各类博物馆凭借独特的资源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寓学于游 学生喜爱

洛阳博物馆将在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举行“古今辉映之洛阳三彩”研学活动的消息一经发布,市民王女士第一时间为孩子报了名。

王女士说,洛阳文化底蕴深厚,她希望孩子从小接受文化熏陶。对孩子来说,博物馆里的文物难以理解,研学活动成为认识文物、了解文化的全新方式。

“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在洛阳博物馆内陈列着品种繁多、器型高大、色彩亮丽的唐三彩文物。”洛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期研学活动依托洛阳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带领大家抚今追昔,通过为女俑素胎上色,了解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

近年,随着研学旅行的升温,博物馆成为研学旅行明星目的地,我市各大博物馆入馆青少年人数明显增多。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体验陶器制作,感受“最早的中国”的魅力;来到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通过游戏破解“一门三道”的秘密,感受千年城门的变迁;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探秘红色交通站,以抗战精神激励走好民族复兴之路……我市不少博物馆推出特色鲜明、体验感强的研学课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

黄河为什么叫“黄河”?小浪底工程的作用是什么?12日,“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的导师带领西工区外国语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踏上“寻红色足迹,品黄河文化”之旅。孩子们来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参观巍峨大坝,协作完成小浪底拼图,学习在野外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绘制团扇……通过形式多样的研学体验,亲近母亲河,感受黄河文化。

通过制作花草书签了解中国传统造纸术,在学习射艺的过程中了解“通五经贯六艺”的基本知识,通过探方发掘体验考古作业流程……去年以来,我市重点打造的“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推出十余个系列的研学课程,受到社会欢迎,成为我市研学旅行的名片。

“我们以中小学教材为依托,设计开发科普与感受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研学路线及体验课程,涵盖古都文化、河洛文化、运河文化、牡丹文化、丝路文化,涉及历史、天文、地理、动植物等领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沉浸式研学互动体验,并引领高年级学生进行课题式研究。”洛阳古都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研学开发部主管王琳介绍,该营地与周边的洛阳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市规划展示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从政坊游园等联合,打造“15分钟研学步行圈”,自去年7月开营以来,已累计接待青少年研学团、成人游学团70多批次7000多人次。

叫响“研学洛阳 读懂中国”品牌

近年,我市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教育”全新研学旅行模式,通过出台推动研学旅行发展政策和奖励补助文件、评定市级研学旅行基地、举办研学旅行课程大赛、评选优秀研学旅行基地等措施,持续打造“研学洛阳 读懂中国”品牌,完善研学旅行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城市。

通过近3年的创建和培育,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研学基地32家、研学旅行承办机构18家。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发展“营(基)地+课程”研学旅行,加强与国内知名研学旅行机构合作,提升黄河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等主题研学课程质量和营(基)地运营水平,探索建立研学旅行行业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引导研学旅行营(基)地打造示范标杆,叫响“研学洛阳 读懂中国”品牌,增强河洛文化的影响力。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王大伟 张娴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