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5月22日 星期
洛阳捧回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字号”招牌,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再添新平台——
保护传承,绘就文化生态新画卷


编者按

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洛阳的重任,也是洛阳“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授牌,为洛阳副中心、都市圈建设再添新动力。本报今起推出“聚焦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系列报道,解读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内容、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我市全面深化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活化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为原则,深入挖掘以非遗为主的河洛文化资源,充分彰显河洛文化魅力,续写洛阳文化自信。5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授牌,我市正扛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洛阳使命”。

实验区之使命

文化生态,是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环境,是一种历史过程的动态积淀,是社会成员所共享的生存方式和区域现实人文状况的反映。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环境加以整体性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大创举。

洛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我市于2011年被批准为河南省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7年颁布《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稳步开展。2020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同意我市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2017年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宝丰后,全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根据要求,实验区设立一年内,所在地区人民政府要形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实施三年后,文化和旅游部将组织开展建设成果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并授牌。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共有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首批通过验收并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仅7个。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从全国11个推荐地区中层层筛选出来的2个实验区之一。

保护传承活态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主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主脉与活水源头。”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徐金星表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洛阳作为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和核心区的认可,将对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重要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我市行政区域为社会环境依托,以洛、伊、瀍、涧等河流及洛阳盆地一带平原、丘陵、山地复合地貌为自然环境依托,范围为洛阳市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

“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特点,是以人的活动为载体的活态文化的保护、传承。”深度参与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建设的非遗专家刘红旗说,以往学界研究河洛文化,侧重于考古、历史、文献等方面,而河洛地区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体育、医药等河洛文化的元素非常多,存在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洛文化的活态表现形式,承载着河洛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一方面可以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避免河洛文化要素的丢失,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河洛文化得到大众的关注、了解与保护,使河洛文化、黄河文化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价值情操、人文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建设3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首次写入国家规划。

到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已列入我市“十四五”时期文旅工作目标。随着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推动文化生态高质量保护,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创建好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河洛儿女光荣的使命,也是历史的责任。”刘红旗表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难度较大。其他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而河洛地区历史悠久,河洛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人文精神表现在各个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进行挖掘、再现,贴近当代人的精神需要和生活需要,才能更好地传习。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深入挖掘河洛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河洛文化在推动区域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形成更加生动的“洛阳实践”。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栾海宁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