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6月3日 星期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打造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架起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活力研学,为孩子点亮历史之光

“文物”修复
展示修复完成的器物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3000多年前的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大禹治水只是个传说吗?……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研学课堂,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近日,记者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获悉,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暑期研学高峰,该博物馆正对研学内容、形式进行提升,通过打造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为孩子们架起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1 研学活动备受欢迎 场场爆满

修复“文物”、手绘彩陶、创作衍纸画、制作纸汉服……在每个节假日到来的前几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公众号都会推送关于研学活动的预告。“每次给孩子报名都要‘拼手速’,太抢手了!”在市民丁女士看来,这些研学活动十分有趣,孩子们玩儿的同时还能增长历史知识,一举两得。

和她抱有同样想法的,除了家长,还有老师。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来自孟津一中的数十名学生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该博物馆研学导师刘园园的带领下了解史前文明和文化传承,并结合学到的彩陶艺术特点,动手绘制出一件件别具一格的“彩陶”器物。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夏文化,从开馆至今,我们不断丰富研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夏博研学’已经成了备受观众喜爱的品牌,活动场场爆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侯玉珂介绍,该博物馆专门成立了负责研学的部门,培训了一批研学导师并建设了考古实践基地,引导孩子们在研学活动中与文物近距离接触,“沉浸式”感受到历史瑰宝的魅力。

2 夏文化“走进”校园,引人入胜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跟随二里头‘贵族小夏’,了解他一天的生活。”前不久,在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附属小学,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研学导师赵晨阳用一堂特殊的历史课,拉近了孩子们与夏王朝的距离。

“贵族小夏”穿什么、吃什么、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参加什么活动……随着一个个问题深入展开,一幅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生活的场景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原来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么多东西,都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大家对夏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下课后意犹未尽。

记者了解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从今年3月开始启动对外宣讲活动,在研学导师的精心讲解下,目前二里头“贵族小夏”已经陆续“走进”我市17个中小学校。借助他的故事,孩子们与历史展开对话,对中华文明起源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采访中,不少学校的老师表示,洛阳博物馆资源丰富,期待更多博物馆推出类似的活动,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文化传承中遇见未来。

3 深入挖掘历史资源 打造研学实践标杆

上个月,洛阳都市圈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发展论坛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办。参加论坛的洛阳、焦作、平顶山、三门峡、济源等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签订框架协议,成立洛阳都市圈研学实践教育发展联盟,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实践基地、打造精品线路等方面入手,协力推进洛阳都市圈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研学洛阳、读懂中国’的发展理念,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课程和研学手册,不断完善研学旅行管理体系。”侯玉珂表示,该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以二里头遗址概况、夏朝历史文化、“最早中国”、黄河文化精神、传统文化体验等为主题,面向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等各个层次的学生,致力于打造研学实践标杆,点亮历史之光。

据不完全统计,自开馆至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接待的各地研学者已超3万人次。最近,该博物馆还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联合打造了考古实践基地,并开设了考古体验课程。下一步,该博物馆的研学团队还将走进郑州、北京等城市的学校和洛阳都市圈各博物馆开展活动,进一步推动夏文化传承弘扬。

本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白雪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