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近年来,洛阳农林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我市地理地貌特点,以推进抗旱小麦品种选育推广为着力点,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并取得良好成效,用科技力量保粮食安全。
在育种资源方面,洛阳农林科学院建立了抗旱节水小麦低温种质库,拥有抗旱节水小麦种质近4000份,是河南省最大的抗旱节水小麦种质资源库。在育种方式创新方面,构建了冬小麦抗旱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创新了一套水旱协调选择混合育种技术。在品种培育方面,先后选育审定旱地小麦品种18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选育的“洛旱2号、洛旱7号”先后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认定为国家区域试验对照种,特别是选育的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旱6号”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旱地推广品种。上个月,洛阳农林科学院在洛宁县小界乡卡村建立的200亩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22”高产示范基地,经省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连片平均亩产高达519.8公斤,较其他麦田增产15%以上。
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抗旱小麦研究科技创新高地”,已被洛阳农林科学院列为战略目标。强化自主科技创新、培育更多更优的抗旱小麦新品种进而为保障粮食安全多作贡献,已成为该院农业科技人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谢新 马克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