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版:第四篇章 洛阳有你,砥砺奋进
不负韶华争出彩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1年7月1日 星期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洛阳造”无人驾驶“铁牛”投用
科大迅飞自主研发的人机交互机器人亮相
黎明化工院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攻关
中信重工研发的重型磨机换衬板智能机器人
洛阳北玻再创纪录
洛阳普莱柯公司大力研发新型疫苗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研发新型大容量锂电池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产品受到世界关注

【数说】

截至2020年年底

全市拥有各类创新主体202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55家,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13倍和3.75倍。

全市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977个,是“十二五”末的2.04倍。

截至2020年年底

洛阳自创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88家,占全市的65%;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125家,占全市的60%;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达559家,占全市的76%。

“十三五”期间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贷”,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授信超过5亿元;

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型科技创新券,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3.02亿元,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14.83亿元;

设立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各类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十三五”期间

我市采取兼职挂职、客座教授、共享院士等模式引才,先后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6名,直接引进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3名,落地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24个,依托15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各类人才400余名。

2019年

我市研发投入总量为119.2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2020年

我市技术合同成交105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3.8亿元,首次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11.6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现代创新体系为支撑,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让创新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创新主体加速壮大——

我市着力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龙头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做优,着力培育更多行业“尖兵”。中信重工凭借核心技术,坐上国内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市场“头把交椅”;普莱柯生物从市场空白点、技术制高点出发,走向动物疫苗研发“无人区”……越来越多的洛阳企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平台竞相涌现——

我市鼓励相关单位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及其分支机构建设任务,创新平台数量和质量持续跃升,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引领洛阳企业勇攀中国创新高峰!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我市打通体制机制“梗阻”、补齐政策制度“短板”,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以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增添动力,让创新源泉涌流、创新潜能释放。

人才队伍不断扩容——

清华大学邢新会团队研发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发明博览会上摘金;田克恭团队搭建了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平台,研发出多个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产品……我市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构筑人才“磁场”,引来高层次创新团队金凤翔集。

创新不停顿,发展不止步。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市将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壮大一流创新主体、会聚一流创新人才,打好创新组合拳,形成场域载体“强磁场”,真正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

本版文字 戚帅华 本版图片 曾宪平 鲁博 潘郁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