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版:第四篇章 洛阳有你,砥砺奋进
不负韶华争出彩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1年7月1日 星期

沟域里蹚出振兴路

洛宁县马店镇胡家园村,村民种树养蜂,增收致富
宜阳县香鹿山镇东韩村光伏发电、蔬菜大棚项目
伊川县高山镇沟域桃园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村的美丽游园
汝阳县小店镇组织免费电商培训,打造“淘宝村”
孟津区小浪底镇梭椤沟村的传统民居,吸引学生创作写生
栾川县北乡村金灿灿的向日葵吸引游客“打卡”
我市南部山区优美的沟域生态环境,吸引自行车运动员训练

【数说】

全市建成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64个,累计完成投资161亿元,实现年产值33.5亿元,示范带内农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

各地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生态林9000余亩,通道绿化240余公里。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650平方公里,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加快建设,污染地块管理、重金属污染防控和农用地治理修复经验在全省推广。

整治沟域内河道550公里

新修沟渠765公里

整修维护水库127座

新建污水处理厂156座

铺设污水管网3150公里

沟域内垃圾实现动态清零

全市沟域升级改造道路近300公里

新增休闲场所12.2万平方米

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35个村

创建A级乡村旅游景区22家、打造休闲农业项目3618个

我市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栾川县、嵩县、孟津区入选全国示范县(区),栾川县同时入选“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

洛阳地处豫西山区,山岭沟坎多、产业底子薄曾是制约乡村发展的“软肋”。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创造性提出“沟域生态经济”的区域发展理念,以沟域支撑流域,化资源禀赋为发展动能,通盘谋划、扬长避短,发力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蹚出了一条独具洛阳特色的山区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沟域生态经济,成色在生态、落点在农民、基础在产业、命脉在特色、品质在文化。在具体实践中,我市在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立足每个沟域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做到“一沟一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最大限度盘活农村资产,实现“一沟一产业、一沟一亮点、沟沟有支撑”,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绿色是沟域生态经济的底色。把沟域经济和沟域生态统筹起来,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统筹推进水生态保护、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真正守护好河洛山乡的绿水青山。

特色是沟域生态经济的命脉。根据沟域资源禀赋、群众意愿、市场需求,在突出秀美山水自然资源基础上,深入挖掘河洛文化、民风民俗、农耕文化、非遗等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农事节会等重要节庆,形成了特色种养业主导型、旅游景区带动型、休闲康养度假型等多种特色鲜明的农旅融合模式。

融合是沟域生态经济的关键。我市坚持把沟域生态经济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促进农业生产与资源要素、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融合,让新业态、互联网、品牌化等为农业提质赋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沟域经济不仅为洛阳铺开一条绿色富民的康庄大道,更为洛阳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路。

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时代大幕已经开启。放眼未来,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举。我市将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以发展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打造全国山区沟域推进乡村振兴的“洛阳样板”,在新起点上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本版文字 郭学锋

本版图片 梅占国 鲁博 李卫超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