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版:第四篇章 洛阳有你,砥砺奋进
不负韶华争出彩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1年7月1日 星期

治水兴水增添发展动能

黄河孟津段白鹭岛
瀍壑朱樱
洛河市区段成了水鸟乐园
黄河新安段
小浪底调水调沙
汝阳前坪水库
伊河生态廊道

【数说】

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万元GDP用水量降至21.6立方米。

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56.8平方公里,全市再生水回用率提高至25%。

高标准规划建设沿黄生态廊道13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6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3%。

实施248个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清洁河流等重大工程,整治河道268公里,累计投资400余亿元。

“四河五渠”沿线排污口全部截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3%,优良水体比例达86.7%。

加固除险河堤661公里、水库156座,综合治理尾矿库202座,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村防洪标准分别提至100年、50年、20年一遇。

数十公里的洛浦公园、伊水游园穿城而过,360公里滨水“乐道”串联城区,202座“河洛书苑”书香浓郁,273个城市游园星罗棋布,15分钟“生态圈”“阅读圈”“健身圈”基本形成。

水是城市的血脉,城市有了水就会有灵气、有活力、有动感。洛阳,因水得名,因水而兴。

“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部署要求,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总体思路,深化拓展“四河五渠”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初步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治理目标,城水相依、水绿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加快构建。

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小浪底南岸灌区、前坪水库下闸蓄水等12项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水资源保障网织得更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绿盾”专项行动,以植被涵养水源、以湿地提升生态,筑牢母亲河身边的绿色屏障,全市域绿化持续提升,干支流水质全面改善,先后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创新落实河长制,深化拓展“四河五渠”综合治理,做到四水同治流域全覆盖、干支流全覆盖、城乡全覆盖,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综合治理水环境效果显著。

科学防治水灾害,描绘“清”“安”新画卷。把水患治理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干流、统筹支流,确保全流域防洪安全,坚守黄河安澜底线。抓住水沙调节“牛鼻子”, 发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性作用,有力保证黄河中下游河道通畅;补强防洪体系薄弱点,提升应急救援即战力,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应急体系更加健全。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小浪底、西霞院等沿黄景点如诗如画;谋划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1104个、总投资2万亿元,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沿黄特色产业布局不断优化;15分钟“生态圈”“阅读圈”“健身圈”基本形成,市民临水而居、伴水而行,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尽享家门口的绿色福利。激活澎湃水动力,为洛阳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本版文字 郭学锋

本版图片 曾宪平 刘冰 张怡熙 李卫超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