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县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8月20日 星期
勇担使命 砥砺奋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中国共产党洛阳市西工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

8月11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洛阳市西工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洛阳市西工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主要工作,总结经验,明确了西工区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持续深化“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奋力开创建设活力新西工、共创西工美好未来新局面,争当洛阳都市圈建设排头兵的总体奋斗目标。

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王进代表中共洛阳市西工区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勇担使命 砥砺奋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工作报告和刘德成代表中共洛阳市西工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大会闭幕后,区委十届一次全会、区纪委十届一次全会召开。会议选举王进为区委书记,史千灵、李彩民为区委副书记。王进、史千灵、李彩民、高大雁、陈强、王加祥、王改红、武海军、陈德祥、刘德成、何鹏当选区委常委。刘德成当选区纪委书记,白剑锋、林守铭当选区纪委副书记。

2021年,“十四五”开局强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半年西工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显优的良好态势。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居全市第2位,增速13.5%,居全市第4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1位。

●工业投资增速居全市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市第1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4.5亿元,居全市第2位、九城区第1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4位。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市第1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市第2位。

2020年,“十三五”圆满收官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83.3亿元,居全市第2位。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2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市第1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1位。

●进出口总量居全市第4位,增速居全市第3位。

●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市第1位。

●2020年,全力推进总投资1727.8亿元的256个重点项目,重点项目综合考评成绩居全市第4位,新开工项目数量居全市第2位。

●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新增户贷率居全市第1位,产业项目开工竣工率、“两类户”帮扶工作居全市前列。

●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城市区第3位,综合指数、PM2.5指标年度改善率居城市区第1位。

●2020年,完成征迁118万余平方米,实施27条道路建设提升工程,新建停车场14个。

●2020年,实施51个老旧小区134栋楼改造提升工程,涉及改造面积11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8万户5万余人。

五年回顾

励精图治 跨越发展

1.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五年来,西工区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主要指标增速领跑全市。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是2015年的1.51倍,年均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年均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7年居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2年排名全市第一。全市经济、商贸、金融、交通、消费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在全省、全市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2.转型发展提速提质

特色商业区连续7年跻身全省服务业“两区”十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由2018年的全市第9位跃升到2019年、2020年的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8年的全市第7位,跃升到2019年、2020年的全市第1位。西工兵营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获评国家4A级景区和“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西工小街、西工地、汉屯路特色文旅商业街区成为新的文旅打卡地、都市新地标。

3.动力活力持续迸发

聚焦创新驱动,成功获批郑洛新自创区洛阳片区辐射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实现双倍增。聚焦开放统领,累计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08.5亿元、省内资金214.7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7个。聚焦深化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圆满完成36个党政部门、9个街道机构改革及群团部门改革。

4.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网络纵横通畅,新建续建提升道路75条,地铁1、2号线交会,3座立交互联互通。城市更新加速推进,两年完成89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惠及居民2.4万户8.4万余人,完成33个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小游园建设,新建改建停车场40个。美丽乡村魅力彰显,金水大道、衡山北路、下纸线、龙凤路、秦岭西路等乡村旅游道路次第贯通,村庄绿化、水体治理等有序推进。

5.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

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69户862人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年末的0.25万元提高到2020年年末的1.43万元,增长4.7倍。污染防治攻坚成效突出,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指标年度改善率排名城市区第一;河渠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占地1350亩的金水河湿地公园盛装亮相。防范化解风险进展显著,政府债务保持在合理区间,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6.民生福祉全面加强

累计投入民生资金75.2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万元、2万元,是“十二五”末的1.4倍和1.5倍。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健康西工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7.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政治建设更加有力,筑牢思想阵地,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正风肃纪,人心思进、事业思干、发展思变的局面更加巩固。

五年展望

继往开来 接续奋斗

1.西工区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坚持“33328”工作思路,即持续深化“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明确消费引领、开放统领、融合为要三条路径,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红山片区“三大板块”发展势能,强化项目建设、场域载体“两个抓手”,大力发展商贸服务、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临空产业、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信息八大产业,努力建设活力西工、和谐西工、幸福西工,争当洛阳都市圈建设排头兵。

2.西工区今后五年总体奋斗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6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9.5%,占全市比重由9%提高到9.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9%;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发展动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确保全面建设“四区一高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开好局、起好步,基本确立洛阳都市圈建设排头兵地位。

3.西工区今后五年重点工作

●突出项目建设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抓签约项目开工,抓开工项目投产,抓投产项目达效,激活发展“源动力”,引领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全方位开放为统领,推动“三力联动”提升都市圈极核势能

全面提升开放引领力、创新驱动力、改革牵引力,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强化创新驱动和创业带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焕发西工生机活力,在都市圈强核增能上展现新担当。

●深化“商务强区”发展战略,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全力建设全市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完善提升“一区、两带、六圈、七街”服务业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商务中心区发展能级,加速服务业转型升级,深化文旅商融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持续开展“西工转转”“夜游西工”活动,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

●深化“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助推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建好产业发展功能平台,加快构建以临空产业、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为主的“1+1+3”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深化“文旅强区”发展战略,助推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

抒写西工文脉,做强“历史文化游”;激发现代活力,做优“都市商务游”;突出区域特色,做亮“红山生态游”。

●建设宜居宜业中心城区,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持续抓好城区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打造全市宜居宜业中心城区。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把红山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国土绿化、生态修复“五大行动计划”,把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作出努力。

●全面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现代化全方位的民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强化金融领域安全,持续建设平安西工。

(郝悦岚 赵普 马健婷)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