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9月14日 星期

唯苦过,方知甜
□冯清利

读初中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实行,人们普遍缺吃少穿。

每天的早晚饭,几乎全是红薯稀饭。千篇一律的红薯汤,使我早已对吃饭产生了怨言,就不能做点儿别的饭吗?牢骚多了,母亲便把红薯切成块儿做的饭改成了晒干的红薯片做的饭。

我说:“妈,换来换去不还是红薯稀饭?我饿,想吃馍。”母亲说:“中,给你蒸馍吃。”结果出笼的是红薯面馍,外面包了一层薄薄的白面。我无知地反问道:“就不能蒸点儿白馍?”母亲无奈地说:“就那么一丁点儿白面,要等到过年吃。等你过生日了,给你擀白面条。”

于是,生日便成了我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目标。我的生日在腊月,从春盼到夏,从夏盼到秋,一天又一天,总算盼到了冬天。

生日那天,上午的三节课显得那么漫长,听课时脑海里不时浮现出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白面条。从学校到家有四五里路,下课铃声一响,我便急匆匆地往家奔。母亲应该已擀好了面条,正等我放学呢!

穿大街,走小巷,终于到家了。我直奔茅草顶的厨房:“妈,我回来了!”只见案板上只有一碗刚盛的红薯汤,我一下子愣了,便问母亲:“咋还是红薯饭呢?”母亲不解道:“不天天都是红薯饭吗?”我大喊道:“今天是我生日啊!”母亲怔在那里,半晌才说:“啊,对了,今儿是你生日呢!你看我,前几天还一直念叨呢,今儿咋忘得死死的!妈这就给你擀面条。”

“跟不上下午上课啦,不吃啦!”我扭头便冲出厨房,跑出家门,往学校奔去。身后传来母亲一声声唤我小名的声音:“利——利——”但我置之不理,任母亲的呼喊被淹没在寒风中……

乘兴归来,扫兴而去。一路上,我满肚子委屈,越想越不是滋味。冬日的太阳惨淡无光,像我的心情一样。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作业也不想做,呆呆地生着闷气……不知过了多久,在学校任教的四叔进来,把一份水煎包放到我课桌上,关切地说:“赶紧趁热吃了吧,你妈下地回来,把你的生日忘了,明天中午给你补上。”

之后的事儿已记不太清,不过此后好几年,我生日前几天,父亲便提醒母亲:“还有几天,孩子生日,别再忘了。”生日头一天,又提醒:“明天中午,记得给孩子擀面条啊!”及至我上高中时,家里粮食已不紧张了。除了自家责任田,父母又不辞辛苦地承包了十几亩土地。每到收获时节,院子、屋子都堆满了粮食,我天天都能吃到白馒头、白面条。

现在明白,母亲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真不该为一顿生日饭而耿耿于怀。当年母亲无意间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委屈,我却无情地还了母亲一个大大的难堪。

我知道,四十年不忘的委屈,是对温饱的渴望变成失望之后形成的深刻印痕,是一种刻入骨子里的贫穷的滋味。

此生虽已过了几十个迥异的生日,但都印象模糊。唯苦过,方知甜。每每想起那次生日,我更觉今日生活之幸福。经历了苦难的少年时代,又经历了温饱的青年时代,我庆幸,现在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有一次,问已七十多岁满头白发的母亲,是否还记得我小时候那次生日的事儿,母亲感叹道:“记得,记得,那时候缺吃少穿,就盼着生日吃上一顿好饭呢,妈却给忘了……”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