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9月28日 星期

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
建强副中心 形成增长极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

——江凌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洛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意义重大而深远。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

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正加速崛起 (资料图片)

一 洛阳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由“十二五”末的第49位上升至第45位;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一大批民生实事彰显了“洛阳温度”;文化优势更加凸显,文物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文旅融合发展呈现许多新亮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城市绿化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政治局面安定团结,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意识形态、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群团、党管武装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 战略定位显著提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洛阳交汇叠加,自创区、自贸区等国家级平台在洛阳落地建设,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建设副中心、打造都市圈,洛阳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在河洛大地已经成为历史,贫困群众既改善了生活条件、更改变了精神风貌,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更强、心气更足。

>> 城市建设变化巨大

高速、快速、立交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率先进入“地铁时代”,游园、乐道、城市书房等成为城市新名片,5G网络、集中供热等的覆盖面大幅提升,以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为抓手的城市有机更新成效明显,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

>> 转型发展持续深化

连续三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十二五”末的31.7%提高至43.3%,研发投入强度由1.79%提高至2.8%、居全省第一,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取得新突破。

>> 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严”的主基调一以贯之,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陈雪枫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给洛阳政治生态造成的影响有效肃清,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发展,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提振。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洛阳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锚定实现现代化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时代伟业。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是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塑造洛阳发展新优势的起点。我们要聚焦增强核心竞争力,主动入局、锐意进取,在更多领域加快实现改革重塑、换道领跑。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是落实洛阳新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洛阳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地位的起点。我们要围绕提升洛阳发展能级,强化担当、更有作为,在做强自身中更好地融入大局、服务全局。

二 新发展阶段的使命和目标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特别强调洛阳要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引擎。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在以往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洛阳今后30年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洛阳,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文化优势充分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国家创新高地、“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园;到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全市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重振洛阳辉煌的梦想基本变成现实。

今后五年对洛阳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至关重要。这五年,洛阳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建强副中心,既要“强”在经济总量上,也要“强”在发展质量、增长动能上;既要“强”在产业发展能级上,也要“强”在城乡建设水平、社会治理效能、人民生活品质上;既要“强”在自身综合实力上,也要“强”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上。形成增长极,既要在经济增长上成为一“极”,也要在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城市功能、文旅融合上成为一“极”。建强副中心与形成增长极是紧密相联、内在统一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市经济总量突破82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建成区域经济中心。

>> 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实现“双倍增”,集聚一批实用型创新人才,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新增一批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成规模超万亿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 体制机制焕发新活力

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层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区域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基本形成,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人性化便利化服务带给人们更舒心的体验感,平台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 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拓展,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乡村运营取得重大突破,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 文旅融合进入新境界

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引进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文旅融合项目,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打响品牌,文化创意成为支柱产业,初步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迈向质变,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生活差距进一步缩小,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法治洛阳、平安洛阳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构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政治能力持续提升、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执政本领持续增强、工作作风持续改进,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在“严”的主基调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 坚持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创新是洛阳创造辉煌文明成果的“核心密码”,重振洛阳辉煌,首先必须全面激发创新活力,让创新成为洛阳最鲜明的城市特质。

新发展阶段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科技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功能创新、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要突出重点、抓好统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方位创新,更好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

>> 以观念创新开创发展新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的新理念新思路,着力解决思想僵化、思维固化问题,坚持用新眼光看待新问题、用新思维对待新事物,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推动改革发展大突破。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发展创新型产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走好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 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体制机制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在破解体制机制瓶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 以城市功能创新增强聚合能力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要聚焦建设平台城市,做强与城市定位相匹配、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功能,把洛阳打造成聚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强磁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 以发展模式创新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地区发展差异化、区域发展一体化也成为必然趋势。要高质量建设洛阳都市圈,加强与郑州都市圈的协同联动,协力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洛阳的“当家产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既迫在眉睫、又正当其时。要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好地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统筹起来,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

>> 推动产业集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立足洛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面向未来市场前沿需求,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为产业集聚搭好平台。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推动骨干企业增资扩产,提升优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聚焦主导产业上下游、左右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吸引更多高成长性企业落地洛阳。坚持“项目为王”,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直接落地机制,做好全流程服务,以源源不断的项目建设为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

>> 突出科技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让更多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行动,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群。实施研发平台扩量提质行动,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更好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引进和建设一批与洛阳产业契合度高的产业学院、研究生院,提升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为科技创新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实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开展产业共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抢抓国内国际分工体系重塑的机遇,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优质资源,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强洛阳都市圈产业协作,推动洛济焦、洛巩、洛渑、洛汝产业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战略合作,更好实现牵手互动、借势发展。实施“洛企出海”行动,鼓励优势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让“洛阳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盛名远扬的“金质名片”。

五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洛阳与先行地区的差距,表现在发展水平上,根子在体制机制上。要以建设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市域试点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通过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后来居上。

>>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基础

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形成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要素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要素流动渠道,盘活低效利用的要素资源,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重点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洛阳成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沃土。

>> 调动基层积极性是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关键

要让县区和乡镇成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全面激活基层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放权赋能改革,承接用好省级下放权限,扩大基层发展自主权。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适时推动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行政资源统筹配置。深化高新区、经开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机制,将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树立科学的激励导向,激励基层干部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社会治理第一线担当作为、竞相出彩。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让基层干事创业的队伍更强、活力更足。

>> 深化制度型开放是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内在要求

要顺应对外开放正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趋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好用好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大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型开放经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高水平开放中积蓄城市发展之势、实现城市气质之变。

六 打造聚合创新资源的平台城市

洛阳城市建设正处在由传统城市向平台城市转变的关键期。要强化平台思维,围绕增强聚合创新资源能力,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

>> 枢纽功能是平台城市的基础支撑

要立足洛阳区位特征,科学布局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加速集聚。加快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建设洛阳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新的高铁通道,推动地铁尽快成网,建成“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中心城区“井字+外环”快速路网,打造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打造现代物流强市。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打造信息枢纽新高地。

>> 宜居宜业是平台城市的基本要求

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载力、亲和力和感召力。立足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魅力出众的城市气质。以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为抓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靓丽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加快建设区域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拓展优质公共服务覆盖面,更好地吸引优质企业、优秀人才。加快建设“城市大脑”,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城市应对风险能力,着力打造韧性城市。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诚信洛阳”“书香洛阳”建设。

>> 青年因城市而聚 城市因青年而兴

要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人与洛阳一起成长、共赢未来。建好用好大学生实训基地、青年众创空间、青年创业园等平台,完善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让青年人竞相创新创业。构建租、售、补一体化青年安居体系,为青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安居支持。打造一批潮流时尚消费街区,更好满足青年人消费需求。着力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让洛阳成为一座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青春活力之城。

七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洛阳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着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要把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找准“小切口”,做好“大文章”。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盘活乡村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城和集镇建设,提升集镇综合承载力。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激发乡村活力,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必须拿出抓脱贫攻坚的劲头真抓实干

各级党委要扛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责主业,抓好具体组织实施;村党支部要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坚持试点先行,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八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当前,文旅消费已成为普遍需求,并呈现不断升级态势。要充分发掘利用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突出、以人为本、效益多元的文旅产业,把文化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大遗址和石窟寺保护利用,推动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打造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加强考古研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建设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提高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水平。

>> 品牌就是品质品位就是吸引力竞争力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必须从全国大格局、以国际大视野审视洛阳文旅产业,凸显特色优势,加强区域协作,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品牌矩阵。打好“盛世隋唐”牌,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打好“黄河文化”牌,讲好洛阳“黄河故事”。打好“伏牛山水”牌,打造伏牛山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打好“国花牡丹”牌,持续叫响“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打好“工业遗产”牌,让工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创意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灵魂

要强化创意引领、发挥市场作用、提升传播能力。引进培育文创头部企业,培育发展中小微文创企业,着力打造文创产业发展的旗舰劲旅。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扶持计划,让洛阳成为文创人才竞相汇聚的高地。积极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打造具有洛阳标识的文创产品。高质量建设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文旅街区、文创基地。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的功能定位和特色水平,加强交互传播,创造性做好文旅营销,让洛阳成为让人津津乐道、令人心驰神往、使人络绎不绝、叫人流连忘返的文化旅游“打卡地”。

九 加快美丽洛阳建设步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升全域生态保护治理水平,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 洛阳处于黄河“豆腐腰”的首部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

要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快建设黄河保护治理示范区。健全黄河防汛应急体系,以流域安全确保黄河安澜。落实河长制,涵养良好水生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 伏牛山是洛阳重要的生态屏障 加强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洛阳长远发展

要以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提升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水平。科学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强化刚性约束。推进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打造伏牛山“森林氧吧”。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探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

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六控”措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产业,推动重点行业有序达峰。开展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十 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创新政府、市场、社会合力共为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不断增加群众技能性收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稳住存量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完善创业服务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 教育是最长远最根本的民生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推动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持续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教研改革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健全教师培训发展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动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提升驻洛高校办学水平,打造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高地。实施终身教育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健康洛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防控救治能力。推进中心城区医疗资源整合和布局优化,打造城市医疗服务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善县乡村公益医疗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联动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

>> 养老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要探索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公共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养老服务的“洛阳模式”。统筹推进市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民小区养老服务站、家庭养老床位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城市区基本养老全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升级。推动养老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布局,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本、社会稳定之基

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让洛阳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十一 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洛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坚定制度自信,加强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深厚支撑

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攻防并举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 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开创依法治市新局面。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充分用好地方立法权,结合洛阳实际实行“小切口”立法、立管用的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不断提升政法机关依法履职能力。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事关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要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构建上下贯通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动仗。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洛阳。

十二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办好洛阳的事情,根本在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要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创造性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洛阳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

>>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要健全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好用好基层理论宣传阵地,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引导广大党员更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推动洛阳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眼洛阳发展需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打造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保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相对稳定,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心、干成事、受历练。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提升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创新实施“镇选村培”农村党员发展模式,优化农村党员发展结构和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持续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鼓励党员干部“走出去”“沉下去”,做到心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树牢结果导向,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实效。持续深化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

>>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建设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握正确的执纪导向,精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不断扎紧制度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统筹用好问责手段,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查诬告陷害行为,着力实现从严管党治党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有机统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