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实干担当 奋勇争先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张汉智
“市委工作报告站位高远、理念新颖,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敢想敢干、敢争敢拼的信心和决心。”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宜阳县委书记张汉智表示,作为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宜阳将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围绕“1345”总体工作思路,为重振洛阳辉煌作出宜阳贡献。
张汉智表示,下一步,宜阳县将在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上走在前,统筹推进各方面创新,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向“宜阳智造”“宜阳创造”转变;在乡村振兴上作表率,聚焦以乡贤返乡激发乡村活力、以市场运营凝聚乡村合力等13项重点工作,打造宜阳乡村振兴“3.0时代”;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实效,聚焦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共建模式,全力打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发力民生改革上显担当,紧盯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民生事项,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宜阳。
本报记者 孙小蕊 见习记者 李雅君
坚持创新引领 打造“千亿强区”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牛刚
“市委工作报告凝心聚力、提气鼓劲。我们要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在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中展现涧西担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涧西区委书记牛刚说。
牛刚表示,涧西区要突出创新引领,提升城市功能,高质量建设科创小镇,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实现由传统城市向平台城市转变、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要聚焦制造业主攻方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为实现“千亿强区”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要打好“工业遗产”牌,植入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城市运营和文化创意,着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区。要托起群众美好生活,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事业。要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谋发展、勇担当、善作为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申利超
激发创新活力 引领跨越发展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陈功
“市委工作报告总揽全局、目标明确,谋划科学、充满力量。”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瀍河区委书记陈功表示,瀍河区要以报告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总体目标,把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作为总战略,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以全面创新拼出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陈功说,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瀍河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紧盯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开展产业共建,着力打造双碳经济产业园、健康科技产业园,加快形成“2+X”产业结构,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人的契合度,打造宜业宜居、靓丽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奋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先行区;在科技产业社区建设、城市更新、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优化调整、公共服务社区化、城市微改造等方面竞位争先、走在前列,以更大的担当为重振洛阳辉煌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李岚
植入乡村运营理念 激活文旅融合发展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孙宏悦
“市委工作报告既纵观历史脉络深度分析,又站位时代命题擘画蓝图,发出‘重振洛阳辉煌’的号召,通篇贯穿‘创新’主题,令人振奋。”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新安县青要山镇党委书记孙宏悦说。
孙宏悦表示,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将深入领会此次党代会精神,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责主业,认真抓好市委“151”工作举措的组织实施,真正在服务群众、富裕群众中赢得群众、引领群众。当前,重点要立足旅游乡镇特质,以青要山景区、青要山水库、青要山文旅产业带为载体,把乡村运营理念植入乡村建设,强化品牌理念,加强创意引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着力擦亮“黄帝密都青要山、和合文化发源地”名片,更好地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好风景成为群众生活的好前景。
本报记者 白云飞
发挥资源优势 加快产业变革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徐锡胜
“市委工作报告指出,重振洛阳辉煌,首先必须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将为老城区带来大机遇、大市场、大空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老城区发改委主任徐锡胜说。
徐锡胜表示,老城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通过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扎实推进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邑古城一期续建及天心校场里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切实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古都科创园大厂房改造提升步伐,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谋划建设古都智创未来社区,积极引进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建立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双创中心、产品实验室等,着力打造总部经济区、科创产业区和区域综合服务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坚持富民导向 以创新引领发展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潘峰
“市委工作报告站位高、目标明、理念新、举措实,是一个提振信心、坚定决心、鼓舞人心的高水平报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汝阳县委书记潘峰表示,汝阳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支撑。
潘峰表示,下一步,汝阳县将抢抓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机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系统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国土绿化提速提质,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壮大绿色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坚持富民导向,推动乡贤返乡创业,突出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支撑,统筹县城和集镇建设,织密南部交通路网,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酒祖圣地、山水汝阳”。
本报记者 孙小蕊 见习记者 李雅君
实干担当 建设活力新西工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王进
“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持续深化‘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全力建设活力新西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西工区委书记王进说。
王进表示,下一步,西工区将加快统筹城市提质和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打造一批科技产业社区;谋划布局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等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好“盛世隋唐”牌,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强“历史文化游”“都市商务游”“红山生态游”;抓好乡村振兴和产城融合;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形成全市青年人才集聚地;办好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全市创新资源集聚区、服务业发展引领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宜居宜业中心城区、临空产业核心区及对外开放新高地“五区一高地”。
本报记者 王博东
落实“一极三区”发展定位 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杨红忠
“市委工作报告科学擘画重振洛阳辉煌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全市上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奋斗、再创辉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偃师区委书记杨红忠说。
杨红忠表示,下一步,偃师区将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工作报告精神,以撤市设区为契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重点领域,强化专班推进,坚持创新引领,以实施科技创新、龙头培育等“十大行动”为抓手,狠抓产业发展立根基;以重点村打造为带动,狠抓乡村振兴夯基础;以统筹城乡强融合为目标,狠抓城市建设筑平台;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狠抓文旅文创植优势;以办好惠民实事为突破,狠抓民生改善增福祉;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党的建设强保障,全面落实偃师“一极三区”发展定位,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努力在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中实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迎博
厚植创新创业土壤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席殿卿
“建强副中心,既要‘强’在产业发展能级上,也要‘强’在城乡建设水平、社会治理效能、人民生活品质上。市委工作报告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偃师区岳滩镇党委书记席殿卿说。
席殿卿表示,岳滩作为产业名镇,必须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充分发挥摩托车产业集聚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摩托车产业“10分钟供应链”“10分钟工作圈”,为产城融合发展和全域乡村振兴提供强支撑。要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以“三清两建”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为乡贤返乡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要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盘活水资源,让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和全域整体推进成为岳滩的鲜明特色,全面激发乡村活力,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
本报记者 李迎博
抢抓机遇改革创新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马红菊
“市委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我们民营企业将迎来新的春天。”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红菊说。
马红菊表示,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也让民营企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司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通过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拉长产业链条,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的目标。 本报记者 李迎博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李卫超 鲁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