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 建强副中心 形成增长极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

合肥崛起背后的产业密码


编者按

日前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抓风口产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研究风口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着力把传统产业和风口产业关联起来,更好发挥政府投融资导向作用,着力实现换道领跑、后来居上。近年,合肥市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在创新发展道路上一路驰骋,为我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制造业强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报今起刊发他山石系列报道,解码创新崛起的“合肥路径”。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沙子,用2000摄氏度的高温熔炉烧熔,就能融化提纯形成液态的玻璃,最终被送上液晶面板生产线……

在位于合肥市的京东方全球首条第10.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车间,一片片玻璃基板经过多轮复杂的工艺流程后,被切割、制作成用于65英寸、75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超高清液晶显示屏面板,运往世界各地。

13年前,合肥与京东方因“屏”结缘。如今,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已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善的面板产业集群。

这一庞大产业集群的发端,源自合肥在家电行业发展中的痛点。

时间回到2008年,青岛、佛山、合肥、武汉等城市在家电产业发展上竞速,但面临的共同尴尬是,行业重要部件液晶显示器只能依赖进口。“少屏”之痛制约着家电行业的发展。为此,各地纷纷将引入“屏”项目作为家电“建链”的重点。

为了发展液晶显示面板产业,进而助推合肥家电产业的发展,合肥向京东方递出“橄榄枝”,给出了真金白银的支持:除在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京东方政策性支持外,还承诺拿出90亿元资金,与京东方共同投资175亿元,敲定了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

把痛点化为机会,往往能抢占先机。如今,京东方已成为拥有2万多名员工、年产值400多亿元的全球液晶面板巨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由“缺芯少屏”到“有屏无芯”起步后,接力棒传到了长鑫存储手中。2016年,合肥产投与北京兆易创新公司联手启动安徽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动态存储芯片基地。2019年,第一个DRAM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以家电产品为原点,合肥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进而“无中生有”,再花大力气引入龙头项目,最后产业成链、成群。如今,合肥的“芯”“屏”产业已成为“强环”,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城市。

厚积方能薄发,产业竞争中比拼的不仅是爆发力,还有耐力。合肥对产业的远见,不仅表现在布局新兴产业,还在于超前谋划一批未来产业。

在合肥,量子技术、类脑智能、靶向药等未来产业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正在从未来走进当下。

目前,合肥形成了上游原料药研发、中游药械制造、下游医药服务的全产业链条,集聚企业近300家。合肥正紧盯靶向药、精准医疗、医药合作研发等新兴领域,谋划引进行业头部企业。

量子产业已开始进入收益期,合肥国资曾投资千万元入股的企业本源量子,已成为我国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在2020年“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榜单”上,合肥以28家企业位列全国第六,其中包含多家量子企业。目前,合肥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角逐者。这种跨越赶超,离不开政府在未来产业上的战略胆识。

眼下,合肥正瞄准“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一目标,围绕芯片、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精耕细作,着力实施补链固链强链工程,全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大到强、由有到优,让“当家产业”早日变成支柱产业。(本报记者 戚帅华 整理)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