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2年3月16日 星期

赴窑沟,来一场乡村奇妙游


石头房多、红薯窖多,这就是窑沟,一个坐落在汝阳县柏树乡的小山村。曾经它破败不堪、“垂垂老矣”,现在已经大不一样。春日里,赴窑沟,来一场乡村奇妙游,已成踏青的热门选择。

从境况萧条、几近“空心”,到农旅融合、红红火火,一个转身就是天壤之别。“这里面,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捅破了,海阔天高;否则,就得困守一隅。”在外打拼多年,乡贤韩雪丽回乡,引来了一个乡村运营团队。此后,窑沟的颜值和气质在一处处“微改造”“精提升”中实现蝶变。(右图)

窑沟很小,是一个只有不到30户人家的自然村。村庄的布局也很有味道,依山而建,上下错落有致,遍布着土窑洞和石头房。山里地薄,庄稼长不好,却适合红薯的习性,种出的红薯格外甜。这些年,红薯卖得不错,村里人只要勤劳能干,就会有不错的收成。因此,在乡村加速变迁的背景下,有一些老乡选择坚守,老村老院也得以保存。

“与其说是坚守,不如说是困守。”68岁的村民吕百成在石头房里度过了大半生。两手一伸,都是岁月刻下的皴裂和老茧。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到老了,做起了小生意,卖烤红薯,一天就有1000多元的毛收入。

吕百成的小幸福,折射出乡村建设的大转变。在韩雪丽看来,窑沟是一个有生命延续和文化传承的村子。当下,在文旅融合、乡愁经济的风口中,那些留存下来的古老的乡村遗产、文化或者物件,都是宝贵的资源。

去年,窑沟“红薯小镇”运营项目成功签约。根据约定,政府按照“示范村”创建标准,对乡村实施“微改造”,修旧如旧,彰显乡愁;由韩雪丽牵头的运营团队,重点培育乡村业态,激活特色经济。

经过一番梳洗打扮,窑沟村泥墙黛瓦、屋舍俨然,透出十足的乡愁范儿、文艺范儿。运营团队联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老院落,引进手艺人,全面植入“小红薯IP”元素,打造了摄影基地、茶吧书吧、陶吧泥吧等慢生活休闲业态。紧接着,红薯开挖节、红薯擂台赛、“小红薯”奇妙游等特色活动,就敲锣打鼓办了起来。

游人纷至沓来,老百姓的思路也跟着活了起来。吕百成的小生意,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吕百成的石头房子很有特色,许多游客到其家里拍照,还有年轻人搞直播。石头房变成“网红房”之后,老两口就支起了小摊,主打“烤红薯”。“咦!一斤七八块,还跟不上卖。”吕百成刚开始用笨办法烤,速度太慢,现在直接换上了电烤箱。“尝了烤红薯好吃,大家走了还买鲜薯。去年冬天窖里藏的两万多斤,都快卖完了。”吕百成喜上眉梢。

“咱这营生是小打小闹,年轻人在网上一边说一边卖,一天销量上万斤。”让吕百成感叹的,是运营公司打造的直播团队。去年以来,其线上销售额已经超过4000万元。

思路一转天地宽。目前,窑沟二期项目已经启动,特色民宿、户外营地、乡村音乐厅等新体验,将让“红薯小镇”更具韵味。而吕百成也有新的打算:红薯要多种一点,红薯窖要扩大一点,以后不再论车卖,而要论块儿卖……

洛报融媒记者 白云飞 罗兴涛/文 记者 张怡熙 董格非/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