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2年4月6日 星期

都水监:隋唐水运事务机关
□张广英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隋唐时期,朝廷为管理全国的水运事务,在洛阳设立了专门的中央机构——都水监。

据《唐六典》等记载,隋炀帝对都水监极为重视,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他分太府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与都水监合称五监。

其中,都水监掌管全国各地的川泽、津梁、渠堰、陂池等事务,下辖舟楫、河渠二署及诸津。其长官为都水使者,正五品上。

都水使者并非隋炀帝时初设。洛阳自古水运发达,又长期作为国都,东汉时便置有河堤谒者。西晋时置都水台,主官即称使者,下设属官称河堤谒者。

《水经注》中记载,谷水东流至汉魏洛阳城,凿为阳渠,上有千金堨。西晋陆机在《洛阳记》中称:“千金堨旧堰谷水,魏时更修此堰,谓之千金堨……堨是都水使者陈协所造。”

陈协是魏晋时人,有巧思,与名士阮籍交好。东晋裴荣期在小说《语林》中说,陈协曾数次送酒给阮籍,后来司马昭欲修九龙堰,阮籍便举荐了他。司马昭任用陈协,“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

《晋书》记载,都水使者陈协主持过一次大型穿凿漕渠工程,“凿运渠,从洛口入注九曲,至东阳门”。九曲即九曲渎,是阳渠的一段,也是后来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

随着南北大运河作用的日益凸显,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改称使者为监,加官至四品;置少监,五品。后来,他又改监为令,加官至从三品;少监为少令,从四品。

到了唐代,都水监的名称也多次改换,曾称都水署、都水使者、司津监、水衡都尉等,但其职责不变。

隋唐时期的舟楫署,主要掌管全国的公私舟船及漕运事务,设令一人、丞二人、府三人、史四人、监漕四人、漕史二人、典事三人、掌固三人。其中,舟楫令为正八品下,舟楫丞为正九品下。

当时,洛阳有回洛仓、含嘉仓等“天下粮仓”,东南及东北各州沿大运河向朝廷转运漕粮,都要经过舟楫署的管理,即“理其隐失,使监漕监之”。

河渠署掌管全国河渠,除设令一人、丞一人、府三人、史六人、河堤谒者六人、典事三人、掌固四人外,还有长上鱼师十人、短番鱼师一百二十人、明资鱼师一百二十人。

其中,河渠令为正八品下,“掌供川泽、鱼醢之事”。《唐六典》中记载,凡疏浚沟渠、禁渔禁捕之事,皆由河渠署“量其利害而节其多少”。除此之外,河渠署还负责每日供应“尚食鱼及中书门下官应给者”,遇到大的祭祀,还要提供干鱼、鱼醢等。诸司需要鱼类供应的,也是每年从府库支钱二十万送都水监,由河渠署按时价供应。

武周时期,大运河上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洛河河面更是“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塞河路”,遂在瀍河入洛河处一带开凿新潭,停靠各地舟船。

当时,都水监就设在临近新潭的立德坊。据《元河南志》记载:“立德坊,在宣仁门外街南,唐有王本立宅,后为都水监、吏部选院。”

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孟郊担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曾在立德坊居住多年,并留下了著名的《洛桥晚望》一诗:“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