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件件文物,镌刻着记忆和故事;一段段故事,诉说着光阴和历史。今起本报开设《在博物馆遇见最美四季》栏目,让我们一同走进博物馆,看文物与四季“梦幻联动”,在岁月匆匆中回望四季更迭,重温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带给我们的美好。敬请关注。
玉雪香脂的玉兰、千娇百媚的桃花、国色天香的牡丹……近日,洛阳大街小巷百花齐放,一眼望去满目春光。正值赏花时节,爱花爱美爱诗意的你,在春光中不妨换个角度去赏花,跟随洛报融媒记者走进洛阳博物馆的“花花世界”,赴一场别样约会,看看文物里的“那些花儿”。
宋代白釉剔花牡丹纹瓷罐:牡丹作饰,富贵美好
洛阳博物馆“第一花”当数牡丹。“宋代白釉剔花牡丹纹瓷罐上的花朵为盛开状态。另外还有一件是宋代牡丹瓷枕,其牡丹色彩更为艳丽。”洛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牡丹为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到了隋唐,牡丹纹样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始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代以后,牡丹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牡丹花纹所呈现的造型也更加复杂多样,既有写实的花朵绽放,又有写意的意境之美;既有枝蔓缠绕,又有折枝散花,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这件宋代白釉剔花牡丹纹瓷罐敞口、短颈、鼓腹、圈足。器物运用剔花装饰技法,呈现地与花、深与浅的对比效果。器物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纹饰线条灵活、平面布局充盈,牡丹花叶饱满,象征富贵气象。
自古以来,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不仅把它写进诗歌中,还把它刻画在生活用品上,从文物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牡丹的独特情怀。
不仅如此,宋人还有簪花习俗,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可见,早在宋代牡丹花开时,儿女就会买牡丹鲜切花,为父母簪花,然后与父母同游牡丹园。
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葵花外形,趣味盎然
“这面铜镜为八出葵花形,远看好似一朵绽放的葵花。”该负责人说,这面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1970年出土于洛阳关林唐墓中,直径30.5厘米。镜背面中间有一个突出的半环形钮,以黑色的大漆做底,由金银片组成鸾凤、花卉、蝴蝶、绶带等纹饰,虽然漆面已经斑驳,但我们可以想象在黑色的漆面上有大量银片装饰并加黄金点缀,可谓华美绝伦。其实,这种将漆与金银片结合在一起的工艺叫作金银平脱。
金银平脱器是唐代手工业的杰出代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衰微,金银平脱器因为太过耗金费工,成为统治者禁绝的对象,因此金银平脱镜数量极少。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这面金银平脱花鸟纹铜镜,体形硕大、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工匠的匠心之作。
该负责人说,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影响着人们的审美风尚,唐镜纹饰出现大量的花鸟纹。花鸟纹集当时工艺图案之大成,在丝织品、金银器、建筑物的装饰上非常流行。
在菱花形、葵花形的铜镜上,内区纹饰多以禽鸟绕钮同一方向排列,其间配以花枝,纹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趣味盎然的花鸟画。
唐三彩灯:形如莲花,艺术珍宝
与牡丹的热烈奔放不同,莲花则更为低调内敛。以莲花为题材的文物流传至今的比较多,洛阳博物馆里便“藏”了不少莲花。
“莲花图案是古代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之一。早期,莲花被视为神灵的象征,是自然和图腾崇拜的产物。因莲多产莲子,其又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除此之外,‘一束青莲’还有‘一品清廉’之意,以劝诫警示世人。”该负责人表示。
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唐三彩灯,属唐三彩中的生活器皿类。目前国内发现唐三彩灯数量较少,这件是目前发现的较为精美的三彩灯之一。这件三彩灯由灯盏、灯盘、灯柱和灯座四部分组成。灯盏精致,内外施釉,堆塑于莲花之中,莲花盛开于承盘之上。灯柱为竹节状,饰有小圆圈纹、凸弦纹及绽开的莲瓣装饰。灯座为覆盆式,以力士作为装饰。
唐三彩三大特点最能体现大唐的风韵:镜体大而厚重,花式铜镜观赏性强,象征国家文化。这件唐三彩灯无论是造型还是釉彩,都堪称唐三彩之中的典范。
“灯盏上的莲花造型及灯座上的力士纹饰都来源于佛教。”该负责人说,莲花象征纯洁,这件三彩灯是唐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多彩绚烂的盛唐风貌。
寻花、赏花、品花……透过这些文物您是否已经感受到阵阵花香?如果您还没有尽兴,可在洛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一睹这些“花”的芳容。
洛报融媒记者 贾臻 通讯员 魏薇 杜甲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