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洛报融媒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启动院藏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对116件患有严重病害的铁质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需要修复的铁质文物多数为汉代至宋代时期器具,以生活用具与兵器为主,包括铁剪、铁锤、铁铲、铁灯、铁犁、铁齿轮、铁刀、铁匕、铁剑等。因受到自身材质、埋藏环境及出土后自然界中各种腐蚀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些铁质文物普遍存在土锈、开裂、起翘、剥落、矿化等严重病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修复。
“本次保护修复,我们将对文物进行信息采集、除锈、脱盐、缓蚀、封护等工作。其中,除锈是关键一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物除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物理除锈,即使用刻刀、锤子等工具,剔除文物表面的硬结物、瘤状物、锈蚀物层状堆积等;第二步是化学除锈,即将物理除锈后的文物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加入去离子水后进行超声清洗,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再对文物表面反复冲洗,最后将除锈后的文物放入烘箱烘干。除锈完成后,还需对文物进行脱盐整形、拼接、补配、上色做旧、缓蚀封护等处理,让这些珍贵文物恢复原貌,重现昔日光彩。
据了解,这批铁质文物修复后,将在博物馆中以展览的形式与市民见面。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文/图
▶▶ 延伸阅读
为什么这些器具大都是汉代的?考古资料显示,中原地区最早的铁器出现在两周之际,当时冶铁和铁器制造还是一种尖端技术,这种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因此铁器并不普及。秦代,铸铁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使铁器广泛推广的技术条件,但受产量等因素限制,铜器仍然在各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两汉时期,随着铁产量的提高,铁器开始大规模推广,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