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土窑,仿佛山村的蝉蜕,空留下半透明的壳,在岁月风雨的剥蚀中,渐渐老去。
对于在豫西山村生活过的孩子来说,土窑是永藏心底的思念。那宽厚温情的怀抱,储存着冬日的暖意,窖藏着最朴素的生活、最简单的愿望,以及最温暖的烟火气息。
春天,我们在新安境内,沿着磁河之畔溯流而上。各种树木正葱郁着新绿,汇成波浪起伏的海洋,桐花又泛成了海面上淡紫色的浪花。空气也被染成了绿色,攥一把,指缝间都会溢出清香来。在新绿与淡紫掩映的空隙间,土窑的影子若隐若现。
磁河,从隋唐的典籍中流过,从明清的诗词里流过,用千万年的慈母之心,凿出了几十里长喇叭形的沟壑,养育树木、鸟儿、田地和一个个小村。村子,几乎都是从一孔土窑发源的。只要有一把镢头,就能在崖上掏出遮风挡雨的“房屋”,从荒芜中刨出足以果腹的温饱,然后,蔓延成炊烟袅袅的村庄,繁衍出瓜瓞绵绵的子孙。
磁河淙淙,岁月无声。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土窑沉默宽厚地庇护着一代代的风雨人生。然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能墨守一成不变的生活呢?
新村搬到高处去了,少人居住的老村里,土窑不可避免地寂寞下来。从坍塌的院墙一望,窑洞目光黯淡,半边门框摇摇欲倒,蛛网挂了一重又一重,院里的空地全被野草占领,只有老杏树还在执着地结着青果。
二
磁河上游,水聚而成湖,碧波荡漾,芦苇在天光云影中摇荡,水鸟在镜子里飞翔。乡间小路上,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走过来了,小黄狗颠颠地跑前跑后,卷起的尾巴摇曳得像朵春天的花。随便闲谈几句,知足的笑意便填满了他脸上的皱纹。
这个村子叫江村。相传,久远的黄昏,一位姓江的将军解甲归田,经过那时还叫“慈水”的河边。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高崖上,跳跃在水波上,涂抹在路边金黄的勒马回花上。将军抬头四望,崖壁耸立,草木蓁蓁,河流轻轻地唱着熟悉的乡谣。新安,心安,慈水,勒马回。他心中一动:就这儿了!
何处可长居?心安是故乡。
一家以旧土窑为主题的民宿正临湖而建。窑顶崖边,构树、酸枣树盘根错节,经年固守着院落。一簇簇勒马回花,在半壁上抓着黄土,开出团团明黄。院中草地茵茵,磨盘铺开的石径延伸着,火塘上的木柴已架起来了,等待着夜晚篝火的欢腾。
土窑顶部黄土裸露,当年镐头的划痕依稀可见。放油灯的小窑窝里,灯焰似乎还在跳跃。而洁白的半墙、舒适的秕谷沙发、藤椅、木桌,以及独特的布置,又告诉你,这间可以以最放松的姿态来看一部你喜欢的电影,这间可以和三两好友慢慢品茶……还有一间摆放着蜂蜜、酒,以及质朴敦实的瓷器,细细看去,都是当地特产。
每个窑洞都向外延伸出一部分,成为一间优雅的小客厅。一瓶花,一杯茶,一本书,可以消磨一下午的时光。窗外绿树丛丛,鸡犬之声隐隐可闻。
一些窑中还有拐窑,封着一坛坛老酒。有一个拐窑传出清亮的水声,探头一看——竟潜伏着几条娃娃鱼!
主人是返乡创业的乡贤。他说,住在城市的华屋里,梦中的小路却总通往童年的院落。于是,飞鸟归旧林,在乡镇的协助下,利用老村中废弃的旧土窑打造特色民宿,养鱼,帮乡亲们卖土特产,吸引来了远远近近的客人,看水,看鸟,看花,看鱼,住窑洞。
我们也去看鱼。在果树成林的磁河南岸,深山泉涧中的娃娃鱼竟因优质的磁水在此安了家,一池一池的,伏在黑暗中,偶尔挪动一下丰腴的身体。名贵的鲈鱼藏在田畦一般的方池里,撒食的时候,一池龙飞鱼跃,白波跳珠。还有新建的鲈鱼池,那是数字化养鱼场,自动撒食,自动控温,鱼儿们享受着生态保护和现代科技带来的奢华生活。
当年,江南的张季鹰在洛阳做官,秋风一起,思念起故乡的莼菜与鲈鱼,便辞官回乡,从而留下“莼鲈之思”的典故。如果他知道江村有这么多的鲈鱼、这么好的民宿,以及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也许会来此长居吧?
三
晚霞在西岭褪去的时候,村子渐沉到暮色之中。一盏盏灯火在土窑内亮了起来,静谧而安详。村巷里遥远的犬吠增加了夜晚的纵深感。月光几乎可以用来聆听,不同的鸟鸣虫叫正如小鱼般不时跃起于月光之中,在水面上激起朵朵立体的涟漪。偶然路过的风在树梢轻轻地梦呓。土窑之外的世界充满一种干净的未知和喜悦的秘密。
在这土窑里暂栖,屏蔽了城市的喧闹与纷扰,停下匆忙的脚步,俯下身子,用心倾听大地的声音。在看似极简的生活中,厘清人生的欲望与方向。
我们曾经忽视乡村,逃离乡村。长大了才知道,有些是我们不应追求的,有些是我们不该舍弃的。世界那么大,故乡却只有一个。割离了故土,再风光的漂泊也有一种断线风筝般的空虚与茫然。
灵魂和身体一起,袒露了,放空了。身上的棉花被子,头下的荞麦皮枕头,身下的棉花褥子,以及深厚的大地,把曾经熟悉的气息输送到每一个毛孔,而后,一切都在包围过来的睡意中模糊了,渐渐沉入童年的酣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