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本来是一句俗语,却成了韦智卫在日记当中对亲身经历的概括。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不煎熬,只因公仆齐奔劳。近日,伊川县鸣皋镇党委副书记孙利丹收到一条微信,微信内容是手机拍下来的一篇日记,仔细读来是歌颂公仆抗旱的诗篇。
日记是郭村村民韦智卫写的。伊川人习惯把伊河东西两岸称为“河东河西”,韦智卫有感而发,将30年前自己过“河东”游陆浑的情景描绘了一番,继而,回望“河西”鸣皋镇发生的变化,又将村民在县、镇、村干部领导下如何引“民心水”,浇灌“民心田”的亲身经历着墨抒写。干部常系民情、关乎民生的形象,在韦智卫的笔下跃然纸上,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日记感动了村委会干部,也感动了镇里的负责同志,更感动了雷沟水库的工作人员。笔者按“文”索骥来到田间,体会悠悠渠水,感受抗旱场面……
“连续放了6天的水,再有3天基本可以灌溉一遍。”在雷沟水库,一名水库管理人员介绍。水库是1966年伊川人专门拦沟筑坝在宜阳县境内兴建的,设计灌溉面积达1.3万亩,除了库区上游宜阳县2000多亩地,下游的鸣皋镇受益面积接近8000亩。旱季到来,鸣皋镇党委、政府及时和沿线村商议,一边和水利部门协调,一边动员群众做好抗旱浇地准备。伊川县水利局第一时间发出指令,雷沟水库开闸放水应对旱情。
一渠清水哗哗流淌,几个日夜马不停蹄。刘正杰是郭村党支部书记,深知庄稼对水利的渴望,领受任务后,他和村干部自掏腰包叫来挖掘机清理河道,整理灌溉设施。水库放水后,他安排干部昼夜沿河道护水,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使河水源源不断流向村民地头。眼下,已经有村民对灌溉后的土地进行播种,有的地块地势较高,村民利用拖拉机带动水泵进行抽水浇地。
“人勤地不懒,庄稼收成假不了。”在韦智卫家里,堆了一堆装了袋的小麦,韦智卫打开袋子手捧饱满的麦粒坦言。他一家人本来只有4亩地,但他又承包了别人家10亩多地。韦智卫说,凡是麦天能浇上一遍的庄稼,产量都会提高将近一倍。这次抗旱浇地,他相信秋季作物产量一样会有保证,因此在6月13日上午,刚浇完地回到家就伏案疾书,写下了一篇赞美身边变化、称赞干部带领群众抗旱的日记。
目前,伊川县正全力以赴抢抓农时,多措并举稳定秋粮种植面积,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为解决当前旱情问题,伊川县水利局组织伊河沿岸灌溉渠道、中小水库管理单位,发掘一切可利用水源进行抗旱灌溉,同时,陆浑水库6月15日已开闸放水,为该县抗旱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伊川全县农田灌溉正在有序进行。 (李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