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三月某日,太宗李世民游幸未央宫,清道卫士已经过去了,忽然在草丛里发现一人,腋下带刀。太宗质问此人,答曰:“我看见清道的卫士经过,因为害怕不敢出来,卫士没有看见我,我就趴下不敢动。”太宗便带他回宫,对太子说:“这件事严格追究起来,则当有几名卫士因失职被处死,你立即将此人放走,不要声张。”卫士们因此没有受到追究,此人也得以活命。某日,太宗乘坐轿出行,有个卫士无意间触碰到太宗御衣,十分害怕,太宗安慰他道:“这里没有御史参劾,你不要害怕。”不了了之。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告诫世人要宽以待人,如果要求别人十全十美,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为伍。做官行政更是如此,对部属以苛察为能,以惩治为务,不允许有任何个性或失误,则必定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增广贤文》说得更明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多矛盾就能化解于无形。这些论述体现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唐太宗宽以待人两次赦免卫士失误,足以证明他是有宽阔胸怀的。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类史实,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四月辛未(初八),高宗李治任命礼部尚书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待人宽厚。他曾令一个随从取犀角、麝香,结果遗失了;朝廷赏赐裴行俭马和鞍,礼部令史骑马送达时,马倒鞍破。这两个人都畏罪逃走,裴行俭派人召回,和从前一样对待他们。一次战役获胜,缴获玛瑙盘一个,宽二尺余,军吏王休烈捧盘子上台阶时不慎跌倒,将盘子摔得粉碎,害怕得叩头流血,裴行俭扶起他,笑曰:“尔非故为,何至于是!”遂免其罪。高宗赐给裴行俭金器三千多件、牲畜三千多头,他都分给属下,深得将士拥戴。
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六月,蒲州刺史陆象先为政宽厚简约,属下官吏百姓有错,多好言劝诫,不施刑罚。一名录事有异议道:“明公不用刑杖,怎能显示威风呢?”陆象先说:“人心都是相通的,难道这些人不理解我的话吗?如果一定要用刑杖来显示威风,那就应当从你开始!”这名录事十分惭愧,再也不敢有异议。陆象先曾对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政若能正本清源,何忧天下不治?”因政绩卓著,陆象先后来做了宰相。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月,代宗李豫谋士李泌与宰相元载不睦,李豫将李泌托付给岭南节度使路嗣恭。八年后,李豫诛杀元载,召李泌入朝,恨意未消曰:“朕面嘱卿于路嗣恭,而嗣恭取载意,奏卿为虔州别驾。嗣恭初平岭南,献琉璃盘,径九寸,朕以为至宝;及破载家,获嗣恭贿赂琉璃盘,径尺。俟其至,当与卿议之治罪。”李泌对曰:“嗣恭为人小心,善事人,畏权势,精勤吏事而不知大体。虔州别驾,臣自欲之,非其罪也。且嗣恭新立大功,陛下岂得以一琉璃盘罪之邪!”李豫于是消除了对路嗣恭的恨意,任命其为兵部尚书。
宽以待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政治智慧。以宽为主,宽严相济,才能得众心,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