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3年2月9日 星期

洛城“诗歌代言人”当仁不让白乐天


在近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嘉宾蒙曼、康震结合考题讲述了白居易在洛阳生活的故事,引来不少网友关注。作为洛阳的“诗歌代言人”,白居易在千年后再次“圈粉”无数。

在洛留诗九百首

节目现场,按照要求,选手谢雅丹需要答出一联白居易在洛阳写的诗句,但是她错失机会,回答错误。“我想到了一句,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嘉宾蒙曼在点评时说,白居易在洛阳一共生活了18年,“写的诗好多好多,写了900多首诗”。

蒙曼所说的诗句,出自白居易晚年所作的《和友人洛中春感》,其中的金谷园、天津桥都是隋唐洛阳城的名胜。白居易通过该诗句告诉大家,即使再好的景色,在历史长河中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让人有不同感受,因而不必过分悲叹,表现了他晚年的豁达情怀。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如果要为洛阳城寻找一位“诗歌代言人”,白居易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白居易出生在离洛阳不远的新郑,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洛阳附近。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他在洛阳买下宅院,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他回洛阳定居,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

一腔诗情重尊老

节目中还提到了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颇为消闲,常常组织老年人联谊会,有诗云:“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薛瑞泽说,这联诗句描述了白居易和老友等一群老年人聚会时的场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源远流长,在唐代,一些年龄大的文人和致仕的官员以文会友,宴乐赋诗,曾风行一时的“尚齿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尚齿,即崇尚老年人。“尚齿会”的创始者就是白居易。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廿一日,致仕居洛的白居易宴请六位老友聚会履道里家中,并作诗记述了这次盛会:“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巍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同年夏,在龙门香山寺,白居易又与八位老人举行了一次“尚齿会”,并留下《九老图诗》。

白居易亲自组织的这两次“尚齿会”,以诗文酒会的形式,使与会的老人们有歌听、有舞看、有酒喝,并鼓励老人们能歌则歌、能舞则舞,还要求每位老人都要赋诗纪胜。《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康震结合诗意感慨:“现在就应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就应该仁者寿。”

乐天退老履道里

白居易在洛阳的宅院位于当时的履道里(也称履道坊),即现在的洛阳市洛龙区安乐街道狮子桥村,一千年前这里是隋唐洛阳城的东南一隅。

《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列传》记载:“东都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隅,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hàn)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由此可见唐代时这里风景独好,引得白居易返洛后选择在此定居。履道里白居易宅院占地17亩,他还效仿苏、杭及庐山的风情修缮和经营履道里,使之成为东都名园。

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卒于履道里家中,葬于龙门东山琵琶峰。此后,履道里的白居易宅院逐渐损毁。

20世纪90年代,经过考古发掘,白居易故居遗址被确定。有关部门在此树立了“履道里白居易故居遗址”的牌子,而附近的乐天路、香山路等,都体现了当代洛阳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纪念。

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