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滴翠湖,直径36米巨型牡丹“盛情绽放”;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洛阳牡丹短视频亮相“世界十字路口”;“牡丹+汉服”频频登上热搜榜,牡丹鲜切花“触网”畅销,牡丹全花茶沁人心脾,牡丹鲜花饼唇齿留香……四月的洛阳,因牡丹而成功“出圈”、香飘万里。
“花经济”如何能“花开不败”?“花产业”如何塑品牌、提效益?牡丹文化怎样更好传承创新……连日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洛阳牡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请进来、沉下去、走出去开展立法调研,提升牡丹颜值,放大产业价值,唱响“百花丛中最鲜艳”的牡丹之歌。
护花,法律是最好的“带刀侍卫”
游客排队按序参观,一拨只能看30秒;多名“带刀侍卫”值守,24小时轮流看护……近日,洛阳的牡丹珍品“银丝贯顶”引来众多游客“打卡”,被推上了热搜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洛阳牡丹立法也承担着‘护花使者’的使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洛阳拥有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牡丹的珍稀物种、种质资源等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做好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这些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要尽快对树龄超过60年的牡丹进行登记造册,立法保护。”市农林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位于孟津、伊川、栾川等地的野生牡丹品种,有的种植时间超过百年,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在洛阳牡丹立法中,建议持续加强对牡丹珍稀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同时加大牡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多渠道引进科研人才,推进牡丹种质资源库建设。
立法,请进来沉下去走出去
“小切口”立法,要坚持眼睛向下、开门立法,更好集聚民智、反映民意。
今年以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召开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立法项目论证专题研究会、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市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意见,并深入牡丹园艺基地、牡丹产业龙头企业等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扶持政策、精深加工、文创研发等情况。
近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考察团奔赴山东菏泽,详细了解菏泽市牡丹种植基地规模及产业发展等相关情况,就牡丹种植、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了考察。
“请进来研讨,沉下去调研,走出去交流,才能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与菏泽因牡丹结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规范,让牡丹产业“花开不败”
洛阳的“花经济”不能只绽放于四月,而要四季飘香、产业长红。
“洛阳牡丹立法,要在促进发展和产业扶持上多做文章。”一牡丹企业负责人表示,要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来立法,对牡丹种植及品牌保护、产业发展与扶持等方面作出科学又可操作的规定,让条例能够接地气、立得住、真管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议以法律名义将牡丹确定为国花。”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介绍说,1982年,市人大常委会把牡丹定为市花,并决定从1983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成就了洛阳的“春天的故事”。
如今,我市加快推进洛阳牡丹立法,围绕牡丹核心种质资源保护、品牌保护、产业扶持、科研支持、文化传承等方面建章立制,为洛阳牡丹文化品牌保护提供法治保障,更为洛阳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洛报融媒记者 郭旭光 通讯员 张艳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