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初版序中,我曾自嘲:“比起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劝人读书或教人怎么读书,显得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以致学有专精的教授们普遍不太愿意涉足。”可说归说,做归做,教了几十年书,难免养成“好为人师”的毛病,每到世界读书日、各地图书节或大学开学典礼等,总经不住诱惑,应邀说“读书”。
面对公众谈读书,我出版过三本书:《书里书外》《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读书是件好玩的事》。不过今天首先想奉献的,是我不断变化的“读书三策”。
2005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演讲,题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是我跨界谈读书的肇端。文章最后一段:“说到读书的策略,我的意见很简单:第一,读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第二,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第三,所有的阅读,都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才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
2013年,我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题目很显豁——《请读无用之书:对话陈平原》。我谈读书,有三个不同的维度:第一,提倡经典,贬斥烂书;第二,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第三,主张多读无用的书。关键在第三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搁置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
2016年,我在一个读书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演讲,题为《读书三策》,第一策:少读书,才能读好书;第二策:鉴赏优先,批判其次;第三策:自家体会,文火煲汤。
三回野叟献曝,各有侧重,也各具特色,若凝聚成三句话,那就是:“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请读无用之书”“自家体会,文火煲汤”。不过,谈读书,不能光说不练。说到底,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道值得流连的风景,就看你我如何定位。
(据《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陈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