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明风,满城皆新景。四月,漫步在洛阳,赏一城春景,品一缕花香,在随处可见的社区体育公园内,笑声、掌声、打球声,声声入耳;在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的邻里中心内,社区事、邻里事、自家事,事事舒心。
近年来,洛阳坚持把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社区,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城市创建更有价值、城市提质更有温度。
●社区体育公园、邻里中心加快布局,助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平时工作压力大,下班后能在家门口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身心都放松了!”26日傍晚,伊滨区新源嘉苑社区居民周策凯到家后换上了一身运动装,走进社区体育公园的篮球场,和朋友们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新源嘉苑社区体育公园内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亲子乐园等,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健身娱乐需求。
这样的社区体育公园,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出现在洛阳百姓的“15分钟生活圈”中。近年来,我市不断盘活城市公共绿地、社区闲置场所等公共资源,建设社区体育公园,鼓励和引导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按照规划,到今年年底,我市中心城区将建成200个社区体育公园,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除了求解“去哪儿健身”,“去哪儿办事”也逐步在社区邻里中心获得完美答案。洛龙区石油社区邻里中心通过社区“空间重构”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在偃师区后杜楼社区邻里中心,各种“三自”组织不断入驻,为群众多彩生活助力……按照计划,我市今年将高标准推进邻里中心建设,为更多社区居民提供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娱”的全方位服务。
●借老旧小区改造“东风”,推进文明创建“内外兼修”
近年来,我市不少老旧小区借着改造的东风,推进文明创建“内外兼修”。
涧西区科大22号院在改造过程中,同步推进充电桩安装、线缆治理、电梯加装等社区提质工程,规划建设了小区级邻里中心,全方位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西工区光明社区在改造中,根据民国时期西工兵营建筑特点,按照“民国风”对周边建筑、街区、门店的色彩、风格进行统一设计,着力打造有历史记忆、历史文脉、地域特色的文旅街区。
科大22号院和光明社区改造是我市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为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的一个缩影。近年,我市将文明创建和城市提质深度融合,以“两个建设、三个改造”为重点,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完善提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民生质量,让文明创建与群众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城市“微改造”,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近日,说起家门口环境的改变,家住西工区永红巷附近一小区的王永辉连连称赞。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条条仿真绿藤紧挨房屋,令人赏心悦目,而在从前,这里悬挂着许多杂乱的线缆。
西工区创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工区在对杂乱线缆进行整治后,为提升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的“颜值”,通常会用仿真绿藤加以装饰。
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案》的要求,我市将持续实施基础设施达标提升、小区环境秩序整治、文明小区共建共享、无物业管理小区清零、小区缆线源头治理、小区缆线捆扎清理、小区飞线充电治理、小区充电桩电价调控“八大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82个老旧小区实现三线入地,216个老旧小区完成桥架规整,196个老旧小区完成缆线捆扎。
杂乱线缆等问题的解决是洛阳抓好“关键小事”,成就群众美好生活“幸福大事”的鲜活案例。在高质量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焦群众呼声与关切,不断更新这座城市的“成长坐标”。
洛报融媒首席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陈志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