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保安、面包店学徒、便利店店员、自行车销售员、加油站加油工……44岁的胡安焉将自己打工生活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于是就有了《我在北京送快递》。这本非虚构作品集,在豆瓣评分8.3,连续数周位列豆瓣一周热门图书榜榜首。
不难看出,作为千千万万一线劳动者中的一员,胡安焉自我书写之所以能够进入公共视线,一方面,得益于“小人物”因为工作繁忙,显得身心疲累,偶有人自我书写出来,很容易产生鹤立鸡群的效应;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当下新业态喷涌,人们对新业态认识不足,对新业态从业者的从业状况更是充满好奇,渴望进一步去窥见。此时,胡安焉把自己的从业故事写出来,自然就为人们推开了一扇“后窗”,满足其窥见打工者内心“隐秘的角落”的愿望。
实际上,“小人物”虽“小”,经历也称不上离奇,但在他们平凡的经历中充满着辛劳、温情和正气。尤其是他们为生计或者为理想不断挣扎、不屈不挠,本身在表达上就有了更多元的主题和更广阔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根植于现实世界,与时代洪流勾连,具有时代性、公共性、故事性,这种微观个体经历更容易成为理解宏观时代结构的切片。
可以说,这也是近年来不断有余秀华、范雨素、王计兵等以体力劳动为生的打工者,跳出被书写的对象,拿起笔对准自己,审视、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多鼓励打工者自我书写“出圈”,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需要。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