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五山四岭一分川”造就了洛阳的生态优势。特殊的地形地貌、丰沛的水资源以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等,孕育了高山杂粮、时令水果、道地中药材,进而形成了特色种植、水产养殖、牛羊产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特色农业。
两年来,洛阳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优势,实施乡贤返乡创业行动、质量兴农行动、科技强农行动、品牌提升行动、主体培育行动、绿色发展行动,通过“链条式”发展,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产”文章,加快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让农民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现代农业风生水起,沃土生金。
富硒土地产好物
从过去一筐一筐卖红薯,到现在卖酸辣粉、薯片、薯条……产品的丰富和链条的延伸让本来埋在地下的红薯“出尽风头”。
伊川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耕地86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为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增收难问题,伊川县立足土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实际,通过科学规划、技术赋能和在品牌打造、精深加工上做文章,着力发展以谷子、红薯种植为主的富硒功能农业。
2018年,河南省地矿院和河南省有色院对伊川土壤微量元素全面普查时发现,该县的富硒土壤面积有50万亩,占全县耕地近60%。
伊川“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他们深入挖掘4000年谷子种植历史和上百年红薯种植传统,突出小米、红薯特色产品,打造“伊川小米”“岭上硒薯”品牌,构建富硒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
目前,伊川谷子、红薯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有加工企业86家,加工能力11万吨;有家庭农场430余家,辐射带动13万人,年产值22.3亿元。
与伊川县山水相依的汝阳县,也在红薯产业上大做文章。目前,该县“水果红薯”有千亩示范方16个、500亩示范方29个、300亩示范方44个,全县红薯种植面积16万亩。
目前,洛阳谷子种植面积28.08万亩,红薯种植面积53.99万亩。
洛阳作为旱作农业区,以农为本,抓“土”抓“特”,结果是:农产品销路广、群众增收有保障、地方财政有收益。
山高道地药材好
“皂角刺扎手,却很抢手!”9月6日,位于嵩县的河南豫博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生产车间,药香氤氲,公司负责人郭绍波说,皂角刺药用价值高,很受市场欢迎。
中药皂角刺,从野生到种植,从单一种植到前端育苗、后端加工、终端销售,嵩县形成了集种植、交易、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
“嵩县皂角刺”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九皋镇是“中国皂角之乡”,每年嵩县的皂角刺交易量占全国的75%,综合产值28亿元。
嵩县山高谷深,日暖夜寒,生态涵养区孕育了柴胡、生地、丹参、银杏等1300余种中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生态链完善,嵩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包括皂角刺在内的丹参、柴胡、连翘、山茱萸、黄精等“六朵金花”特色优势品种,形成了药地、药企、药市、药会齐头并进,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中原药谷”顺势启航。
不仅嵩县是中国道地药材强县,栾川县、宜阳县、洛宁县、汝阳县等同样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抓手。单就中药材来说,洛阳种植面积105.2万亩、产量21.4万吨。
牛气冲天奔富路
按照洛阳市“牛羊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部署:洛阳市肉牛饲养量年度增幅为13%,养牛大县增幅不低于15%且逐年增加,到2025年肉牛存栏60万头。
养牛需要买犊,买犊需要资金,买回一头牛犊少说也得万儿八千,即便有发展养牛的自然资源和养牛积极性,谁也做不成“无本生意”。
“本钱”何来?洛阳市、县两级财政拿出1.6亿元风险补偿金存入银行,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担保和贴息,与银行合同约定投放养牛贷款16亿元。
汝阳县引进国家龙头企业伊利集团优然牧业落户;孟津区谋划1.5亿元地方债建设了奶牛产业示范园;嵩县在全省首家开通了线上“牛交所”,开创了农户集中托管代养新模式“托牛所”;洛宁县建成了金丰农牧豫西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5万头以上……
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汝阳县和孟津区等6个县区跻身河南40个养牛大县行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按照洛阳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583万亩,优质草畜饲养量达到349万头;创建特色优势专业乡镇40个、专业村240个,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
乡村振兴驱动下的古都洛阳,一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红立 许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