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许多文物上的花纹,都可以设计为汉服纹样。”近日,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理事、汉服品牌内容顾问、多届“中国华服日”主持人千里尘(笔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洛阳汉服热持续,如何将这份“网红”变“长红”引起各方热议,针对这个话题,千里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1 文化加码,助力汉服热超越潮流范畴
从小众化爱好,到大众化体验,近年来,汉服“破圈”之势明显。年初至今,洛阳汉服氛围浓厚,街头巷尾频现环佩叮当、罗裙飘飘的汉服爱好者,这也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到洛阳体验汉服变装。
“目前,全国各地的汉服热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潮流,而脱离了初始时对文化的关注。”千里尘认为,市场的发展让汉服跳出文化范畴,趋近于影视化、舞台化、潮流性,这种速度让服饰背后的文化普及望尘莫及。一旦将汉服归为潮流的一部分,就难免有退潮的一天。
“洛阳具备发展汉服文化的优质土壤,但其发展应该基于洛阳千年来的文化底蕴,而非汉服市场的一时潮流。”面对洛阳的汉服热,千里尘说,无论是城市文旅还是汉服文化,其发展都需要细水长流的沉淀,否则多为昙花一现。
服饰潮流来去匆匆。千里尘认为,洛阳想要超越潮流范畴,对汉服热进行文化加码,应认真对目前的汉服市场进行规范,将洛阳的历史文化根植其中,助力汉服“潮流”变“顶流”。这就需要洛阳各学术机构、文博单位等,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做好合作,为汉服文化在洛阳的发展打好基础。
2 以小专题切入大活动,吸引本地人参与
近年来,不少城市发现汉服发展潜力,借助汉服赋能地方文旅。在活动经验丰富的千里尘看来,虽然汉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但多数活动究其本质仍是服装秀场。
洛阳应如何突破秀场逻辑,举办好一场赋能城市文旅发展的汉服活动呢?千里尘认为,走秀可以存在,但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环节。一场好的汉服活动,应该是主题明晰、环节多样的。
她以《洛神赋》为例,洛阳可以围绕《洛神赋》涉及的时间、故事、人物等方面,打造一场汉魏主题汉服活动,在展示该时期服饰的同时,做好专题研讨,邀请专家开展相关讨论,将视觉秀场转化为文化续存。同时,也可向社会发出创意征集邀请,让群众做编剧,富有创意地谱写大众心中的“新洛神赋”。如此一来,在提升受众参与度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做好了活动宣传。
同时,千里尘认为,开展活动应首先对本地人产生吸引力。“许多城市都喜爱将受众定位为外地游客,但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与认可,又如何能吸引外地游客远道而来。”她说,本地人拥有地缘优势,是汉服活动与城市文旅的绝佳受众。一场能够吸引本地人走出家门的活动,才是大家心目中的好活动。
3 依托独有文化遗存,讲好洛阳故事
《周易》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视觉优势而逐步受到重视,从而形成了汉服热。
基于此,千里尘建议,城市发展汉服文化,既要运用“汉服+”思维,也要利用“+汉服”的方式。“汉服+”即城市以汉服为支点,撬动与其匹配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汉服鞋、古风头饰等;“+汉服”则是以城市现有产业为支点,用汉服做点缀,如“博物馆+汉服”,即用汉服为城市文博产业赋能添彩。
“在文博领域中,汉服是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感的优质元素之一。”千里尘说。她以曾任编剧并导演的一部汉服短片《端平故梦》为例,该短片灵感源自福州茶园山小学施工时发现的一座夫妻合葬墓。洛阳墓葬文化底蕴深厚,洛阳古墓博物馆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千里尘建议,洛阳可围绕本地特色墓葬,挖掘其背后故事。有了内容支撑,再融合汉服文化,在呈现形式上无论是视频短片,还是沉浸式演绎,都能够增强游客体验感,有利于城市IP打造。
不只墓葬文化,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着丰富的遗址资源。在龙门石窟、明堂天堂等景区,每一尊佛像、每一块砖石都可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挖掘其中的故事,撰写剧本,打造互动剧场,此时汉服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因为它与文化是无法割裂的。”千里尘说,依托洛阳独有的文化遗存打造的内容,也会成为洛阳的城市名片,助力洛阳进一步发展汉服文化。 洛报融媒见习记者 李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