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偃师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引导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家围绕“转观念、找差距、抓提升、大融入”主题,以广泛开展大讨论活动实现思想破冰,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为“锚定千亿总目标、再创偃师新辉煌”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赋能“强筋壮骨”
锚定千亿总目标,再创偃师新辉煌,偃师必须快干实干。今年以来,偃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文旅文创等项目,优服务、抓招商、扩投资,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抢抓机遇、凝聚合力,不断夯实偃师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亿级产业项目聚链成群,蓄势待发……偃师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根据产业发展条件,着眼产业发展趋势,确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库。紧扣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梳理产业链项目,本着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系统筛选全国乃至全世界重点招商目标企业,锁定招商对象,实施精准招商,推动聚链招商、补链招商。
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偃师牢固树立“娘家人”“店小二”服务理念,努力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企业的“反哺”,也为偃师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城市提质环境更优
偃师围绕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提质,打造现代化偃师。偃师坚定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实落细市委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完善功能,提升品质,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路宽了、城绿了、景美了、人乐了……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偃师正在悄然崛起。
偃师是一个文明之花全域开的城市,按照“覆盖全域、惠及全民”原则,将高质量创建文明城市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五大创建”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切实做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全域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乡村振兴“根基更稳”
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偃师地处伊洛河交汇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着良好的基础;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三产得天独厚!区委区政府围绕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打造三产深度融合乡村发展模式。
抓好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偃师按照洛阳市委提出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要求,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智慧化运营管理,打造“洛阳一流 全省领先”的“偃师模板”。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60个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共改造铺设供水管网4055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站32座,铺设污水管网1980公里。
抓好乡里中心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运营、高质量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7+N”规范提升的基础上全力抓好乡里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区80%的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完成“7+N”规范提升,建成乡里中心114个,年底前可实现65%以上行政村建成乡里中心。
叫响“最早中国”文旅品牌
近年来,偃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以促进文旅消费、擦亮偃师品牌为中心,以“夏都品夏”为主题,统筹协调、综合发力,开展了一系列“着汉服、游古都、知偃师、品文化”文旅促消费活动,全面提振了文旅市场发展信心。
做好文旅文创工作,打造文旅品牌。偃师围绕“南山、中文、北宿”文旅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南部山水游、中部文化游、北部民宿游”三条文旅产业发展带,突出“三个山”(双龙山、首阳山、虎头山)、“两个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商城博物馆)、“一个名人”(玄奘)品牌,真正叫响“最早中国”文旅品牌。引进文旅人才,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区战略总体布局,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加强文旅宣传,拓宽宣传途径,树立全民宣传观念,激发全民宣传热情,吸引更多游客来偃师旅游。
当前,偃师正处于转作风、提能力,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将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抓手,深入思想解放,持续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本领,激励担当作为,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落地见效。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