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家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依靠这套系统,手脚就能伸缩自如……”近日,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洛阳亚辉外骨骼助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樊亚辉正在为驻洛高校大学生讲解骨骼机器人的应用。这不是实习现场,而是一堂思政课。
当天,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指导的首期“走读洛城”思政课创新活动举行,以“洛阳的产业重塑之路”为主题。50余名驻洛高校大学生来到涧西区,走进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看、听、谈等形式,感受洛阳产业发展显著成效。
60多年前,中国一拖在洛阳建设,10多万名外地青年涌入洛阳,推动中国首台拖拉机问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一拖已成为洛阳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数十年来,中国拖拉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又实现无人驾驶,从‘机牛’变为‘智牛’,这是一代代‘一拖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涧西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天,你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会聚在这里,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要学习‘一拖人’身上的劳模精神。”
听到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不少大学生深受触动,纷纷拿起手机拍摄眼前带有历史烙印的拖拉机展品。“我要把这些展品拍下来,回去把它们的故事分享给我的朋友。”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益硕表示。
如果说,学子们在中国一拖感受到的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那么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感受到的则是风口产业的热潮涌动。无人机防御系统、外骨骼自助系统、智慧养殖等人工智能技术……这里科技感满满。学子们通过操作体验,切身感受到产业发展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思政课结束后,学子们久久不愿离去。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课堂,让我们看到洛阳的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也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产业、留住青年的坚定决心。未来我们要发挥自身特长,为洛阳产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是一堂青年思政课,更是一堂城市产业推介课,有青年看变化,有干部讲政策,有专家讲理论,有学生谈体会,展现了洛阳产业与青年之间的“双向奔赴”。
洛报融媒记者 吕百营 通讯员 程方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