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4月8日,2024世界牡丹大会第33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国色牡丹竞相绽放,让四月的菏泽迎来了一年中的最美时光。
菏泽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和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牡丹是菏泽的城市名片。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菏泽人民种花爱花、崇花敬花,百姓种花“动以顷计”“若菜蔬然”,菏泽牡丹自古便享有盛誉。
在菏泽,牡丹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发展了种苗繁育、精深加工等相关的特色产业。多年来,牡丹已经与菏泽这座城市骨肉相依、灵魂相伴,演绎着不一样的生动与精彩。现代催花、鲜切花、品种选育、无土栽培、太空育种等科学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现在的菏泽,牡丹名园星罗棋布,牡丹元素俯拾即是,牡丹产业蓬勃发展,牡丹文化沁入血脉……
“一朵花”与“一座城”在时代创新大潮中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1 “富民之花”精彩绽放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考察调研,非常关注牡丹产业发展,指出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近年来,菏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等原则,紧紧围绕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目标,按照“依托牡丹、延伸牡丹、超越牡丹”发展思路,推动牡丹种植、牡丹加工、牡丹商贸、牡丹文旅深度融合,牡丹产业优势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牡丹之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从明朝的土炕“熏花”,到清朝开始十月“下广”,再到如今设施大棚培育,菏泽的催花牡丹历史悠久。“菏泽催花牡丹自古有之,近年来成为花农及周边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庞志勇介绍,花农除了在本地培育催花牡丹,还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异地催花。如今,菏泽催花牡丹从业人员近万人,催花牡丹占到全国份额的七成以上。
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籽粕做饲料,枝条和叶子做熏香,牡丹全身都是宝。现在,菏泽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60余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是世界牡丹主产区,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菏泽在牡丹种植、科技研发、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力推动了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富贵之花”已经绽放为“产业之花、富民之花”,十年诞生了我国牡丹产业的十项第一:牡丹籽油成为新资源食品、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入国家化妆品原料目录都是由菏泽推动完成的,全国首个牡丹籽油生产厂家、首个牡丹籽油食品生产许可证、首个万吨级牡丹籽油生产线、首家以牡丹加工为主业的国家林业龙头企业、首个牡丹籽油国家粮油行业标准、首个牡丹深加工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首个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牡丹保健食品均诞生于菏泽。菏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种植、观赏、加工基地,2023年牡丹产业总产值108亿元,实现了从“一朵花”到“全产业链”的精彩绽放。
蓬勃发展的牡丹产业成为菏泽“后来居上”征程中最亮丽的名片。
2 “国民之花”续写传奇
牡丹之美,不仅美在它产业富民,亦美在其国色天香和动人的故事。
菏泽的牡丹栽种历史非常悠久,早在隋代,曹州就出了齐鲁桓这样的著名花师,曾为隋炀帝培育出高过楼台的牡丹花。曹州就是当今的菏泽。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是曹州人,他将长安御花园的牡丹带回老家种植,这应该是引进牡丹品种比较早的事例。隋唐之后,据说曹州“村村有花园,户户养牡丹”,诸多传说虽然难免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
历代吟咏牡丹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大唐时期,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吟咏牡丹的诗词有100多首,宋代则超过1000首,明清文士咏牡丹的诗词传世更多,粗略统计达数千首之多。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无愧千古名句,明代李梦阳对牡丹情有独钟,写出的牡丹诗连绵成组,开篇便是“自知国色无伦比,放遍群花每后开……”
遍检牡丹诗文,“曹州”频繁出现。菏泽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滔滔黄河带来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国色天香的牡丹花。2011年,牡丹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与牡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中包括了人物传说、地名传说、品种传说和风俗传说等,保护单位定在菏泽市牡丹区文化馆。
相对而言,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的专家更在意牡丹的开发价值,该中心负责人认为,牡丹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人们最早对牡丹的认识,正是其药用价值。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柏树乡发现的东汉早期医简中,已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称:“牡丹味苦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这样解释牡丹的:“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李时珍还对牡丹及其别名作了相应的阐释:“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代郑樵《通志》记载:“古今言木芍药,是牡丹。”其中的安期生《服炼法》云:“芍药有二种,有金芍药,有木芍药。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脉,此则验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药之名,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
史料记载,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国。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谷之中,到处都盛开着野牡丹。明清时期,菏泽已大规模种植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称。
“明朝以后牡丹的全国种植中心就是菏泽,北京种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来自菏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到了清朝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经非常有名,可以拿出自己独有的品种来反哺洛阳,这就是当年曹州牡丹的威风。”
名花遇到名家,便留下许多佳话。今天,菏泽牡丹同样拥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北京景山公园、圆明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地都种植了来自菏泽的牡丹。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2400余盆菏泽牡丹绽放天安门广场;2019年4月“国色天香——紫禁城里赏牡丹”菏泽牡丹主题展在故宫举行,1.5万盆牡丹、2.6万枝鲜切花及牡丹衍生品、牡丹文创产品与海内外游客见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菏泽反季节催花牡丹亮相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菏泽牡丹以其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菏泽牡丹获得111个牡丹奖项中的81个。2012年3月16日,经申报、考察、评审,中国花卉协会正式授予菏泽市“中国牡丹之都”。如今的菏泽,仅观赏牡丹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万花齐放,令人如痴如醉。
3 “开放之花”绽放世界
花开九州醉,香邀四海宾。
4月9日至10日,全国党媒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暨百家党媒看菏泽活动在菏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家党媒“大咖”齐聚“中国牡丹之都”,聆听菏泽“后来居上”新征程中的生动故事,感受菏泽独特魅力。活动期间,全国各地的媒体精英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定格精彩画面,用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短视频,帮助菏泽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世人皆爱牡丹,因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花开时节,曹州牡丹园内各色牡丹争奇斗艳,牡丹IP“丹萌萌”花样出新,3D版汉服九色系“丹萌萌”向各地游客推介菏泽牡丹。设计师温永华介绍,他所定位的“丹萌萌”,不仅是可爱美丽的吉祥物,更是牡丹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他希望“丹萌萌”以灵动的姿态、亲和的形象深入人心,让牡丹之美绽放在每一个人心中。
在菏泽,一朵牡丹如何开出众多“新花样”?娇艳怒放的牡丹以最美姿态迎接八方来宾,当海内外游客聚焦菏泽赏花之时,以牡丹元素为核心、经过精深加工而形成的全产业链条,也在惊艳着世人。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在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龙池牡丹有限公司,与会嘉宾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牡丹深加工产品。
4月9日下午,与会嘉宾在巨野县书画院看到了工笔牡丹画,这些作品全部由农民画师创作,多次亮相上合青岛峰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外交场合。
全国每10张工笔牡丹画中,就有8张出自巨野。巨野工笔牡丹画不仅在国内占据80%的市场,还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频频亮相。目前,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巨野县是中国文联命名的全国唯一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目前全县有中国美协会员24人,去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年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
白天赏牡丹,晚上游古城。一日之内,领略花韵和古城风情,让心灵得到双重滋养。9日晚,在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与会嘉宾不仅看到北方传统四合院和浙派、徽派的古代建筑荟萃,还身穿汉服,穿越古今,欣赏到“水浒点将马战”“燕青打擂”“好汉闹花魁”等水浒互动剧;感受水浒英歌舞、宋江武校大刀队、狗娃艺术团武术展演以及中国杂技等非遗节目的精彩魅力。绚丽夺目的非遗打铁花和激情起舞的篝火狂欢,更是引得与会嘉宾啧啧称奇。
在菏泽乡村,也是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菏泽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57万群众增收致富。曹县是全国第二大电商村集群,去年表演服、汉服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80%、40%。龙年伊始,身着马面裙的女士,在各景点、博物馆、潮流地打卡,成为街头一道新的风景线。“新春战袍”马面裙火爆出圈,2024年一季度,曹县汉服销售额达到19.8亿元,其中,马面裙网络销售额为8.87亿元。
以花会友、以花兴城,是千万菏泽人民的共同文化自觉和热切期盼。伴随着牡丹花开,菏泽在延续“节会融合、一体谋划”基础上,首次将世界牡丹大会与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一体举办,将牡丹与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相融合,推动这座城市绽放出璀璨光芒、焕发出无限活力。
今年菏泽首次在日本岛根县、江苏常熟市设立分会场,首次提出“四月看牡丹、五月赏芍药”,进一步丰富牡丹节会的内涵和外延。按照大众化、市场化、产业化、人文化、国际化“五化并举”办会思路,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努力将2024世界牡丹大会办出特色、办出形象、办出成效。
来菏泽,一起倾听盛世牡丹绽放的声音,感受一朵花与一座城的千古传奇。菏泽日报记者 张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