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情怀——赵瑞璞八十初度画展及现场创作展”落下了帷幕。五天的画展,他每天都在展厅现场作画,与观展者互动交流,吸引了不少国画爱好者现场观看。
赵瑞璞1945年出生,我们和他相识相交有半个多世纪了,对他的书画学习和创作十分了解。瑞璞先生最早在村办学校教美术。他用了十年时间下苦功夫画墨竹,他的墨竹受到专家好评,书画大家陈天然先生给他写信,进行鼓励和指导,还为他的第一本画集题写《穿石斋竹谱》,在全国发行。后来,瑞璞先生又到河南大学美术系深造,几年后又到中央美院和徐悲鸿纪念馆学习。
那些年,书画市场还没有兴起,绘画纯粹是爱好。那时生活比较困难,画画条件更差,瑞璞先生常常手握一支笔,带着一瓶水,坐个小凳子在地上练习画线条,于是有人称他是“三一先生”。他画画很刻苦,年轻时家里没电,冬天冷,他戴着帽子,点着煤油灯画画,火车头帽子着火了才知道离煤油灯太近了。这次办画展还出了一个小插曲,他站在凳子上画大画,一不小心摔下来扭伤了腰,医生嘱咐他不能下床不能动,眼看临近画展了,作品还没有完成,他就侧身躺着画,如期完成了画作。
邻村还有一个姓赵的画家叫赵天亮,他俩差不多同岁,经常在一起比着画画,看谁画得好,看谁画得多,一时传为佳话,号称“偃师二赵”。
瑞璞先生画画很快,这是他作画的特点。有人形容他作画时而若骏马脱缰,时而如行云流水,用笔畅快淋漓,心手合一。瑞璞先生法度在胸,用笔用墨严谨。他作画之所以快,是因为控笔能力强,作画题材了然于胸,同一题材画得特别多、特别熟。
瑞璞先生钟情笔墨,情怀连绵,几十年笔耕不辍,有着非凡的书画造诣,八十初度,仍将“研究之研究”“不断否定自我”作为信条,这样的创作态度对于八十高龄的人来说十分难得。
瑞璞先生在起步阶段取法乎上,在笔墨上追求写意精神,在创作实践中坚持师自心。这对有志于中国画创作的后学者会有很好的启发,这也是我们写这篇文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