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班级的‘筷’乐世界博物馆。你知道吗,筷子代表着我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智慧呢。请跟我来,了解筷子的演变历史,探寻筷子的文化寓意吧!”近日,在洛阳市伊水小学一(3)班教室里,李子甜同学一边指着摆满各式筷子的教室后墙,一边向同学和老师们兴致勃勃地介绍筷子的各种知识。大家认真聆听,犹如走进了博物馆。
伊水小学的41个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41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舌尖上的洛阳”博物馆、“飞天圆梦”博物馆、“华衣霓裳”博物馆、风华正“帽”博物馆、“妙趣横生的盘子”博物馆……丰富而独特、有趣又有料的“班级主题博物馆”,让孩子们多了一份“我为洛阳自豪,我为中国骄傲”的文化自信。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伊水小学是2018年建成的一所公办小学。近年,在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提升。
“伊滨区这些年变化太大了,村庄变成城市,农民成为市民,祖辈们耕读传家的传统需要一个新载体。”谈起在校园内建“博物馆”的初衷,洛阳市伊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董朋高深情地说,“校园就是孩子们的家。让我们国家和城市的辉煌历史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一个孩子只有从小爱国爱家、向上向善,未来才能长成栋梁之材。”
走进伊水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30米、高约2米的“中国历史长卷”,中华五千年历史和洛阳十三朝古都发展史一目了然。很多孩子课余时间在这里驻足观看、学习讨论。在其旁边,校园里的“河洛锦绣园”呈现了五水绕城、五都荟洛的盛况。董朋高说,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在草坪上用石子、绿植和简单的建筑材料精心布置而成的,是孩子们了解家乡的重要途径。
参与式思政课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伊水小学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校把研发“班级主题博物馆课程”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初步形成“学段有梯度、年级有主题、一班一特色”的课程体系:一年级“一花一世界”,二年级“一物一宇宙”,三年级“守望家园”,四年级“传承记忆”,五年级“行遍天下”,六年级“心向未来”。
师生亲手设计“博物馆”的展陈,亲口讲述“博物馆”的藏品,亲眼看见“博物馆”的变化,亲身经历“博物馆”的发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孩子们在“博物馆课程”中逐渐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链接式育人探索五育并举新路径
利用场馆,家校一体结对共育,让教育成果更加扎实有效,是伊水小学的重要教育措施之一。
建设“党史教育长廊”,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建设“中国精神”教育长廊,展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教育;建设“水韵文化景观”,设置假山、亭台、睡莲等,对学生进行生物、科技、美学、劳动、廉政教育……伊水小学依托校园、走廊、教室,将五育并举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董朋高表示,学校正在完善班级与校外博物馆“结对育人”链接机制,逐步探索家、校、馆三方协作的大研学体系,开发更具洛阳本土特色的“班级主题博物馆课程”。
洛报融媒记者 李云天 通讯员 徐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