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嵩州大地,金黄色的柴胡花随风摇曳,一派丰收的景象。“咱这儿种出来的柴胡,根粗气浓,总皂苷含量较高。”昨日上午,在嵩县何村乡蛮峪岭村,村民陈现林指着眼前的柴胡田向慕名而来的外地药商介绍。
说话间,只见陈现林伸手一拉,一整棵柴胡便被连根拔起。“这是咱的‘致富宝’,从现在开始分茬收获,一直能持续到年底。”陈现林言语间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作为土生土长的嵩县人,陈现林与柴胡打了十多年交道,其间也曾想过放弃,但这几年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在种柴胡这条道上走到底!”
“中药材收购价格波动大,农民最怕丰产不丰收。”陈现林说,他曾尝试多种作物种植,得益于“嵩胡”品牌影响力,加上县乡出台的统一收购惠民政策,柴胡让他看到了稳定的收益,“亩均收入6000多元”。
陈现林种柴胡的喜人变化,背后是嵩县抢抓中医药大健康风口产业的深远谋划。
“以柴胡种植为切入点,与省科学院共建中原药谷科创园,强龙头、延链条、育业态,加速中草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围绕何村乡、德亭镇等“嵩胡”核心种植区,嵩县创新实施道地品种选育、提纯复壮计划,对柴胡等中药材进行种质资源活性鉴定和新种质材料创制,全面提升药材品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目前,当地柴胡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嵩县率先设立“柴胡驿站”,由科技特派员和种植大户组成团队,定期为农民提供从种植到管理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带动更多种植户成为“土专家”“老把式”。“技术有人培训,种子有人提供。我们种的柴胡产量高、品质好。”何村乡黄村村民杨德明说。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在嵩县产业奖补政策激励下,何村乡全力推广柴胡连片种植,并探索出“柴胡+油葵”套种模式,一年两季油葵,套种柴胡,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
“我们与种植户签订稳定的购销协议,累计收购柴胡1500吨,产值1.1亿元;同时邀请专家定期到‘嵩胡’产业园开展集中培训,带动产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方向迈进,推动柴胡全产业链共赢发展。”嵩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眼下,在何村乡万亩柴胡特色种植示范田里,柴胡花开,当地正探索研学游、药膳宴、高端民宿等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在延长产业链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洛报融媒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王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