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真观,又名养马观,位于新安县五头镇庙上村与梁村之间,背靠犹龙寨,坐北向南,金水河、西沟河环绕,树木苍翠,流水潺潺,风景优美。据《新安县志》记载,宝真观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根据观内碑文记载,该观在明清时期还经历了多次重修。2017年,该观被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该观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进院落惊世人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宝真观依然保有其“气势”,目前占地2553平方米,建筑面积419.9平方米,尚存9座27间房屋和观前舞楼,均为硬山式建筑,木结构件,灰瓦屋顶,气势庄重。
宝真观前的舞楼,是庙会时演戏的舞台。宝真观主体建筑为五进院落,高低错落有致。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灵官殿、老君殿、玉皇殿、三皇洞、斗姆阁。
灵官殿阔3间,供奉灵官。老君殿为宝真观主殿,建在1.5米高的月台上,阔3间,进深3间。前檐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龙形斗拱5朵,其中柱头辅作2朵,补间辅作3朵。老君殿内供奉的是太上老君,陪祀庄子和尹喜。玉皇殿阔3间,门上方有精致砖雕。三皇洞3间,为青砖拱形窑洞,供奉黄帝、神农、伏羲。三皇洞后是斗姆阁,阔3间,其顶与犹龙寨平。
宝真观内有千年古柏一株,乌龙泉一眼,翠竹一片。清《重修老君殿、斗姆阁、玉皇殿、山门庙院四围碑记》中说,这里“古柏罗列,金水环抱,乃风气翠悠之地”,为新安县著名道观。
老君殿前说唐柏
老君殿前的古柏,高18米,树干直径1.5米。据说此柏为唐太宗亲手所植。据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重修宝真观碑》记载,“此为唐太宗之遗迹也”。
《新安县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5万攻打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部。李世民大军抵慈涧(今磁涧),偏将尉迟敬德率8000骑兵驻扎在犹龙寨下,配合主力作战。当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时,李世民收编的降将纷纷叛逃。尉迟敬德同为降将,唐军大将怕他叛逃,就把他绑到李世民帐前。李世民没有杀尉迟敬德,反而赠金于他。尉迟敬德感李世民仗义,下跪表示效忠他。当天下午,李世民带尉迟敬德及少数随从到邙山侦察地形,被王世充大军围困。危急之际,尉迟敬德挺身而出,杀出一条血路,保李世民安全返回大营。相传李世民为感谢尉迟敬德的救命之恩,亲自把尉迟敬德护送到他的驻地犹龙寨下,并亲手种下一棵柏树,以示两人友谊。
李世民登基后,这棵柏树便成了圣树。当地人在柏树周围建道观用来护树,这便是“先有柏后有观”的传说依据。
碑刻资料述历史
宝真观内有古碑10余通,大多是记述重修宝真观经过的。其中最早的为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重修宝真观碑记》。此碑记载,明初道士贺宇道任宝真观住持,因明初当地人烟稀少,几乎没人来此进香。宝真观前养马村李贵资助香火,后其子福长、孙李美三代资助宝真观,李美还捐金建三清殿一座。新安知县麻城郑云翔景州冯绩德立碑记述,李美的儿子李伦参与此事。
在今庙上村(古养马村)出土的《明处士李公伦暨配赵氏合茔铭记》载,明洪武年间,李贵由山西阳城迁居新安养马村,当时此处几乎无人居住,经福长、李美、李伦三代共同努力,家业已有上下田千亩、山园千树。两碑互证,提供了明代前中期新安东部移民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本文配图由李晓遂、李学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