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路菜市场七八米宽、百十来米长,在咱洛阳城一片普普通通的闹市里。街两边宽宽窄窄的铁皮房大概有商户七八十家,卖肉的卖菜的、打烧饼的轧面条的、蒸馍的卖汤的、引车的卖浆的、卖熟食的卖凉菜的、镶牙的按摩的等等五花八门,一天到晚熙熙攘攘。在这条小街江湖的各色人中,要说知名度最高的,那非老白莫属。为啥?人家仨儿子三个985!“架势”不“架势”?!
老白可能姓王,今年四十五岁,五短身材结结实实,十五岁从嵩县老家来洛阳,走街串巷送面粉,一干就是三十年。老白一年四季白大褂,又肥又长,挨到脚面,后背上模模糊糊四个红字或“白雪面粉”或“大桥鸡精”。老白的头发上眉毛上衣服上鞋子上全是面粉,一身都是白的,他就仿佛是行走的面布袋,于是乎落下个绰号叫“老白”。这街上知道他身份证上名字的没几个,连轧面条的胖嫂打收条,都会记下:“九月初二,收到老白面粉八袋四百斤……”
老白蹬三轮起家,现在开小卡车,隔三岔五来一趟。在这条小街上,他的主顾有两家轧面条的、两家蒸馍的,还有三四家打烧饼烙油饼的。这里的大人小孩,都爱给老白打招呼,老白好像与每个人都非常熟络。老白有仨儿子,一个挨着一个不隔属相。前些年,老白蹬三轮送面粉常常带着儿子,有时候带一个,有时俩有时仨,个头都跟三轮车差不多,跟着老白都得干活。大袋子搬不动搬小的,一个人搬不动俩人抬,反正都不得闲着。夏天孩子们的小背心都得湿透,小脸上一道道白面印儿,冬天干活脑门儿上冒白烟,但他们没有一个躲在一边不干活的,谁看见都说老白家孩子懂事儿。打烧饼的小康媳妇儿,总爱往孩子手里塞烧饼,小孩儿们想吃但没敢接。老白说,这小孩子们不能惯着,惯大了以后收拾不住。还说小孩子们也不能闲着,闲习惯了将来都是二流子……
老白斗大的字儿不识半布袋,媳妇儿农村妇女,一天到晚洗洗涮涮忙不停,仨孩子的学习都没管过,啥英语班数学班钢琴班美术班,孩子们从来没见过。就在老白一家五口租住的那间六十平方米的小两室里,仨孩子住一个屋,打打闹闹相互监督相互学习,一个比一个争气,一个拉着一个往上拱,奖状糊满了家里的墙。去年老大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留上海了,明年老二华东师大研究生就要毕业了,老三今年春上也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了。小康媳妇说老白的幸福要来敲门,送福童子已经走到他家小区门口了……
这几年老白的儿子们都成了大小伙子了,上学忙,不怎么见着了。每逢寒暑假,也不知道是老几,有时候一个有时候俩,偶尔跟老白来帮忙,卸面扛面码垛,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笑眯眯只顾干活。前几天卖菜的嫂子问老白,孩子们那么有出息,你咋不去上海享福哩?老白说:“我可没有那享福的命,干不动了咱再说事儿。孩子们也都在吭哧吭哧爬坡哩,我是能挣一个算一个,小车不倒只管推!”说罢还唱起了豫剧:“皇后娘娘我不想当,金交椅坐得我腰酸疼。绣花针太小捏不住,我好抡棒槌拉铁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