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骨干到农业专家,众多优秀人才被引进偃师;从种子、幼苗到大树,人才培育工作已结出累累硕果;从双向奔赴、聚智出力,到逐梦启航,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不断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近年来,偃师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立足发展实际,围绕打造“偃中有你”特色品牌,不断完善引才政策,健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入挖掘本地专家人才,坚持突出实效、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干部教育、专家帮带、订单培育等多元方式,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为偃师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栽好“梧桐树”,用力增加聚才深度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偃师区坚持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之路,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深化校地合作,精准引才、靶向聚才,不断提升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该区立足需求导向,对产业人才配置和缺口情况进行摸底,2024年引进支持产业发展高学历人才20名,探索“政录企用”引才模式,采取“定向配编”“带编入企”等方式,加大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力度。此外,还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引导企业通过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等方式培育人才。建龙微纳公司采取“带薪研学式”人才培养模式,选拔科研能力强的硕士研究生带薪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毕业博士2名,另有4名博士在读。通达电缆公司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四年学费企业全包,学生毕业到通达工作,实现“家门口”精准就业,目前已成功签约在校大学生11名。
与此同时,为了助力企业做优做强,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多澎湃动能,偃师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先后引进了建龙微纳王建国团队、新星轻合金材料陈学敏团队、中岳耐火材料董宾宾团队等,为企业战略性发展和研发创新把脉问诊、指明方向,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研发平台39个。
做大“蓄水池”,用心增加育才厚度
近年来,偃师区不断拓展引才渠道,既在外挖掘具有资源优势的偃师“大才”,又在内培育深耕重点产业的本土“能才”,同时开展各类引才活动,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该区搭建以赛育才平台,成功举办首次“工匠杯”技能大赛,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树立“头雁”典型,通过“英才计划”评选出偃师科技创新人才、文旅宣传人才、杰出青年、银发人才等11类107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开办“偃师大讲堂”,通过“2024偃师‘传统制造业涅槃之路’产业论坛”“铝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讲座”等推动本土人才培育走深走实,提升企业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已成功举办7期,培训企业负责人800余人。
优秀人才在偃师集聚,发展动能源源不断。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白璞参与的“分子筛吸附、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化工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可有效改善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偃师中医院主任医师彭仁通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近30年,诊治各种疑难杂症患者数万名,他研制的“硇黄汤”“虎七散”“消瘤散”等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筑好“凤凰巢”,用情增加留才温度
以服务见真情,以机制见力度,偃师区持续优化政策举措,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让“引凤来栖”变为“引凤长栖”。
偃师区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新制定《偃师区人才保障措施二十条》,从住房支持、安家补助、科研扶持、职称评审、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偃师区以“拎包入住”为标准,高标准改造人才公寓,全部统一配备空调、电视、家具等基础性生活设施,每套设立独立卫生间,并在人才公寓内设置健身房、阅览室、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实行“免收租金、水电免费”政策,让优箔金属、力锋科技等企业的7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免租金入住人才公寓,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优惠政策的含金量、吸引力,偃师区同步开展人才团购商品房工作,团购价低于市场价10%以上,区财政给予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15万元、12万元、8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下一步,偃师区将坚定不移优生态、培沃土、搭平台,完善人才队伍引、育、留全链条工作体系,确保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坚持产才融合,推动人才队伍活力迸发,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偃中有你’品牌,构建偃师聚才育才留才新高地。”偃师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牛朝霞 李博 张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