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阎桦)记者昨日从市文物局获悉,“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其中有30件(套)展品来自洛阳。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洛阳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出土的唐代文物数量多、等级高,是盛唐发展水平的代表性物证。
洛阳参展的30件(套)唐代文物包含14件(套)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3件(套)一般文物及1件辅助展品,有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石刻造像、拓片等多种类型,分别来自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和偃师博物馆。其中,有反映西域文化对唐代人日常生活影响的唐三彩打马球俑,有2001年从海外回归的龙门石窟迦叶罗汉浮雕,有颠覆传统记重钱币形式、开通宝钱先河的唐代货币开元通宝,有反映唐代茶文化的银鎏金錾花鱼水纹海棠式盏托,有体现唐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三彩人形注七星盘……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唐朝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及开放包容的文化,也讲述了中西方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法国文化部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主办,中法两国领导人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展览以中国历史上因疆域辽阔、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多元交融闻名的唐代为主题,分为“走近大唐”“长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乐居长安”“海纳百川”“文人世界”“技臻于美”“大唐丝路”“扬帆出海,联通世界”八个单元,展现大唐璀璨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市文物局供图)
洛阳部分参展文物介绍
三彩文官俑
出土于龙门东山的唐代安菩夫妇墓。该俑身着朝服,上穿绿色高立领宽袖外衣,下穿白色及地长裤,脚着如意云头翘履,两手执白色笏板于胸前,站立于须弥座上。
在此次洛阳的参展文物中,有8件(套)出自安菩夫妇墓。安菩出生于公元600年前后,是西域昭武九姓安国大首领的后裔。他生在西域,死在长安,葬在洛阳,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其墓葬保存完好,随葬品有148件(套),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具有典型的中亚特色,体现了亚欧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印证了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的繁盛,是洛阳在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物证。
三彩人形注七星盘
出土于孟津区,是盛唐时期的三彩套装酒具。居中大盘内竖着一个卷发、高鼻、深目的胡人像。胡人手持的角杯,在古希腊、古罗马文物遗迹中经常见到,是当地的日常生活用具,更是当地人用来供奉酒神的祭器。洛阳地区出现这种成套酒具,与汉唐之际西域葡萄酒随胡人东来而流行于中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三彩打马球俑
出土于原华山北路一带的唐代王雄诞夫人魏氏墓。骑在马上的4个人俑,身穿翻领胡服,正弯腰看着地面,还原了唐代流行于军队和宫廷中的打马球场景。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传入中国。这套文物反映了唐初西域文化对唐代贵族生活的影响。
龙门石窟看经寺浮雕罗汉像
龙门石窟看经寺开凿于盛唐时期,北、东、南三壁下部雕刻了从迦叶到达摩的禅宗西土二十九祖罗汉像。位于南壁西起第一尊的迦叶罗汉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了腹部以上的半身。它被盗凿后,几经周折,最后被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藏。
2001年4月,加拿大方面正式将这尊罗汉浮雕送还中国。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其交给龙门石窟永久保存。这是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回归的第一件龙门石窟流失珍贵文物,为此后龙门石窟流失文物的回归打开了新局面。 (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