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升级是科技创新的价值所在,必须把创新落到产业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洛阳产业核心竞争力。”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年关将至,正是备战春耕时。作为我国农机领域的“最强大脑”,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近日格外繁忙。
不同于线下攻关的火热场面,只见数台设备不停运转,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不断汇聚,历经分析、验证等环节,为即将在春耕中大显身手的新款农机提供强劲“数字动力”。
眼看进度不断刷新,成果持续显现,笑容也接连在该中心控制仿真试验室负责人张彩霞的脸上绽放。
得益于系列创新技术加持,在张彩霞和同事的努力下,昔日工人手工敲打生产出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的画面早已走进历史。如今的农机研发顺网而上,通过结合在线硬件测试验证和农机大数据采集应用等,打造了一条连接上游模型设计和下游装车应用的数字通道,加速推动先进农机“从图纸到田地”。
回首2024年,洛阳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光明大道上一路疾驰,现代化洛阳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集群培育提速提质。全市聚焦“四新一装备”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推动产业结构重塑。洛阳现代农机装备昂首挺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零”的突破。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等大项目昂起“龙头”,全市17条优势产业链营收超46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中信重工研发出世界最大智能化自磨机、东方红丘陵山地拖拉机实现批量应用、世界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等一大批重大装备成功下线,进一步擦亮了“洛阳制造”创新名片。
这一年,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全市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产业社区+多创新平台”为支撑的产学研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全市19家产业研究院完成研发项目1604个、制定行业标准149个,实现成果转化1500余个。全市23家科技产业社区进驻企业超千家,集聚创新人才8000多人,营收突破90亿元。
这一年,企业培育多点突破。全市13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3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500强榜单,洛钼集团入围全球企业1000强榜单。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73家,国家级56家,占全省总数的13.5%。全市分产业链共组织150名企业家赴深圳、苏州、上海等地开展实战培训,达成合作项目40余个,实现能力、合作“双提升”。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聚焦“四新一装备”,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电子化工材料、铝基铜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光电元器件、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农机装备、高端轴承、航空航天装备、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
2025年,我市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炼科研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创新型龙头企业,精准谋划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积极引进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推动优质存量企业做增量,不断做大做强新赛道产业集群;以更大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动态遴选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精准扶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开展研发活动,让更多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勇立潮头扬劲帆,砥砺奋进谱新篇。持续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具有洛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一年,河洛大地上一项项奋斗“乘风破浪”,必将绘就产业发展“星河灿烂”的美好明天!
洛报融媒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航 张雨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