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在洛阳的宜林荒山、黄河沿线、湿地公园、国有林场和广大农村,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绿化家园。全市各地纷纷开展植树活动,市县乡三级设立义务植树基地134个,9.8万人参与其中,栽植苗木51万株,为河洛大地再添新绿。
在伊滨区,干部群众登上万安山,以饱满的热情种树造林、绿化家园。这里山势陡峭、土壤瘠薄,造林难度大,是困难地造林的重点工程。今年,当地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山上松柏叠翠、山中风景如画、山下花果飘香”的规划布局,选定白皮松、五角枫、栾树、楸树、黄栌等16个常绿树种、彩叶树种、生态经济兼用树种,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良、富有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过一番辛勤劳动,一株株新苗迎风而立。
“困难地造林攻坚是今年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重点。”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持续绿化,全市可用于大规模造林的土地空间日趋狭小,剩下的都是造林困难地。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咬定青山、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坚,坚决啃下困难地造林“硬骨头”。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今天种下一株苗,明天长成一片林,生态优势就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各地注重把国土绿化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结合,大力实施秦岭东麓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擦亮生态底色;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集中连片发展特色经济林,带动富民增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等,打造游园绿地,扮靓乡村面貌;与新文旅业态培育相结合,为森林康养基地、高端民宿集群营造绿化、彩化、景观化的生态效果。
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广泛开展,全社会植绿护绿的意识持续增强。在此基础上,我市也在不断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鼓励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比如,在单位等公共场所摆花10株(盆),或者认建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1平方米,就可折算完成1株植树任务。再比如,自愿参加科学普及、法律普及、公益活动等半个工作日,可折算完成3株植树任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1281万亩林地、459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45.8%森林覆盖率,成为洛阳宝贵的生态家底。从空中俯瞰洛阳,日益浓重的绿色正在河洛大地上铺展开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也要做栽树者、护绿者。希望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洛阳。 洛报融媒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