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力和活力
河洛职教一明珠
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 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7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力和活力
  (上接第一版)这些既有利于吸引外来项目落户,也为本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推动民营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正确把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扶持推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外来投资相助和民间资本创业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做大做强现有民营企业。2006年年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10657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65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3家。我们要积极推动953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扩规模、上水平,加快促进1万余家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香江铝业、尚德太阳能、紫金银辉、孟津钢铁、伟业集团、国泰钢铁、永安特钢、东方彪马、北方玻璃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经过2~3年时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增加到120家以上,其中超5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培育一批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二)加快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目前,我市大部分国有、集体企业已改制为股份制或个体私营企业,钰隆工贸、宇通汽车、亿丰石油、前进化工、巨尔乳业等一批国有企业经过彻底改制,生产经营情况大为改观;永盛摩托、洛北铸钢、兴荣工业、伊龙公司、生生乳业等一批乡镇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成为民营企业的生力军;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壮大了企业规模,拓宽了发展空间。但到2006年年底,我市仍有国有企业1196家,集体企业1763家,合计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0.3%。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大力支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国有大企业裂变和派生民营企业。

  (三)大力引进外来企业来洛投资。至2006年年底,全市外来投资企业已达6716家,其中外来民营企业4258家。大批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落户,使我市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形成了福达美等高效农业企业,广东香江、新奥燃气、尚德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企业,鑫融基等金融服务企业,民营经济正在向更宽广的产业领域延伸。今后,我们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我们每月、每周、每天的重要工作和重要任务,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10项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来洛投资兴业。

  (四)吸引洛阳籍在外创业者回洛创业。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洛阳籍投资创业者,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也使大批有志青年走出农门,全市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07万人,他们奋战在各行各业,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我们要做好洛阳籍在外投资创业者的工作,制定洛阳籍在外人士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了解洛阳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创业,为他们报效家乡提供宽阔舞台。

  三、扎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良好的环境、配套的政策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要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就很难得到长足发展。我们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极致。着力打造最优的政府服务环境。全力提高党政机关办事效率,推行网上行政,提高机关效能,用良好的机制优化环境。要进一步延伸服务领域,拓宽人员来源,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首席服务官制度。着力打造最优的法制环境。2003年以来,我市法定收费项目减少175项,降低收费标准47项。我们要进一步公开行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执行的应坚持“收费从低”原则,按下限标准执行。要严格规范政府部门的执法行为,认真执行好“企业安静生产日”、“首次不罚”等制度,市直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检查要报市委、市政府备案,县直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检查要向县委、县政府备案。绝对不允许出现同一系统内市县两级部门同时执法的情况,如有违反首先追究市级部门的责任。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民营企业对行政执法行为评议制度和民营企业有效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部门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行为,要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着力打造最优的诚信环境。对民营企业言必信、行必果,使民营企业在洛投资放心、创业开心、发展有信心。建立民营企业诚信档案,对信誉好的民营企业从政策、信贷、担保、社保等方面优先扶持。树立民营企业遵法守信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打造最优的人文环境。支持领导干部特别是和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要与民营企业家交清茶一杯的朋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民营企业回报社会提供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树立民营企业家的良好形象。着力打造最优的舆论环境。要善于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要不断创新优惠政策。出台管用的措施和有效的政策,采取贴担保费、贷款贴息和奖励研发经费等形式,对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予以奖励。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家没有禁止的一切领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打破所有制界限,把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的工业结构调整贴息、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科技三项经费”和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其中用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铝精深加工、轴承、“三车”零配件、高科技等领域的民营企业扩大出口。切实落实好每一项扶持政策,对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要抓紧修订和完善。

  (三)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就是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群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产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集群化趋势。浙江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产业区就有519个,“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已成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涌现出了诸如温州的鹿城服装、鳌江鞋业、乐清电工电器、台州的模具、绍兴的纺织、海宁的皮制品等产业区;珠三角已有1/4的镇发展为专业镇,经济总量占广东的50%以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性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成本优势。在产业集群内,企业面对的是就近的、众多的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购买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服务。二是融资优势。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共同的产业特征和地理接近性特点,有助于银行了解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其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从而解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不足的难题。三是营销优势。集群内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整体的力量进行宣传,树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每个企业都受益。四是组织优势。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深度分工,从而做到专而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五是资源整合优势。同种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将大大增强企业对本地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六是招商引资优势。产业集群是很好的项目孵化器和企业孵化器,因而产业集群本身就代表着市场和商机,是最好的投资环境。一些有眼光的人能不断地在这里找到投资的空白地带。正是对这些空白地带的投资,才使集群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此外,在产业集群内创办企业,不仅进入成本低,退出成本也低。由于同类企业有数百家或数千家,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或者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卖部分资产,很容易就能找到买家,因为有许多优质企业急需扩张,兼并和收购本地企业正是它们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方式。基于以上优势,我们要结合洛阳产业实际,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六大优势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高成长性关联产业,重点在铝精深加工、“三车”零配件、轴承、太阳能等特色产业领域谋划项目。特别是要以一拖、洛阳宇通、东方彪马、北方易初、北企集团和偃师三轮摩托车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轿车轴承、挡风玻璃、自动无级变速箱、精锻齿轮、车桥、轮毂、轮胎、农机及零配件、两轮和三轮摩托车及零配件等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使之成为我市重要的产业集群。

  (四)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依靠园区发展民营经济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国家和省鼓励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各类工业园区已达19个,规划面积22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700余家,我们要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节能环保、集约土地、创新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规划,明确产业分工和发展重点,加快园区报批的前期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持,财政、规划、土地等部门要分别提出对园区发展的扶持意见,对园区干部要按照承诺目标兑现相应的待遇。加强园区建设的业务指导,健全服务设施,完善园区功能,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配套企业。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要加快标准化工业厂房和创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培育优势行业、推进工业快速集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去年我市投资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工标准化厂房项目25个,建筑面积35.1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14万平方米。我们要按照“政府推动、业主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政策支持,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确保标准化厂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六)要迅速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贷款担保支持,抓好鑫融基担保公司的增资扩股,再组建1~2家市级担保公司,加强对县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指导,规范经营运作。搭建信用服务平台,积极做好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工作,引导企业树立信用意识。规范洛阳市城乡信用协会的运作机制,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民营企业的支持。搭建教育培训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举办高层讲座,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提升民营企业家和管理层的素质。搭建人才服务平台,解决好民营企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组织人才招聘会,帮助引进急需人才。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促进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四、认真落实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加大项目策划力度。项目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项目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要善于发现项目。深入研究政策,搜集信息,捕捉机遇,广开渠道,发现一批好项目。要善于策划和包装项目。依托洛阳科技、产业和资源优势,依托市场、招商、园区、现有企业、特色产业等领域,帮助民营企业策划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善于包装国家鼓励、银行支持、外商青睐的好项目。要善于核准和备案项目。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熟悉和掌握项目核准的条件、程序及意义。要善于争取项目用地。项目用地要有提前计划,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不占或少占基本农田,争取更多用地空间,积极稳妥地做好集中报批工作。要善于通过环保、安全、节能、消防评估。要分头展开,互不牵扯,能快办的要快办,能早办的要早办,同时要集中力量做好关键性事项的审批,坚决避免一项受阻,全盘皆停。

  加大战略合作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外来投资和国际战略投资重组,支持民营企业以收购、兼并、投资入股或先租后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和改造。加大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同市外企业联姻,通过“引资和项目”带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多方融资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信用协会的作用,着力促进银企对接,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和项目。利用现在股市较好、上市门槛较低的机会,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探索民营企业融资新机制,筛选一批持续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偿债能力较强的民营骨干企业,联合公开发行企业债券,降低融资成本。建立风险投资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在招商引资、上市、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融资担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指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因企制宜建立规范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代企业制度,鼓励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吸收风险投资机构、科研院所、销售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入股,提倡民营企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职能分离。对民营企业实行分类指导,鼓励企业聘请职业操守过硬,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能力等专业素质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吸收、利用科技新成果,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先将民营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列入市新产品开发计划,让其享受有关财政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对民营企业成立的研发机构实行政策奖励。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产品及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搭建民营企业招聘平台,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网络体系,免费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建立绿色通道,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在人事代理、保险、职称评定、子女就业和入学入托等方面与市属企事业单位执行相同的政策。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实行“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的柔性引才方式,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智力。

  加大管理提升力度。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成本、质量、人力资源和信用管理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有效的财务核算、审计制度,完善对外投资、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引导企业依法报送统计信息。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实现劳动用工合同全覆盖,保证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各项法律规定的保险及时缴纳。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消防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但企业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制定民营企业争创名牌和免检产品培育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在质量论证、注册商标等方面加大投入,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进行品牌培育,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河南省名牌、重点出口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等荣誉。帮助农业龙头企业注册农副产品商标,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注册证明商标。

  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的企业精神,使海尔成为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强的国内第一民营品牌,海尔的企业文化应当为洛阳民营企业家所借鉴。要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企业内部运作,做到生产经营管理中一切行为有章可循,在制度层面上尤其要体现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相互制约机制;建立定期组织学习制度,使全体员工熟谙企业的各项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行为;有目的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文化活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宣传公关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文明礼貌共建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

  五、运作好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件实事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既要重引导,又要重推动;既要抓要素推进,又要抓比较推进;既要关注长远发展,又要关注当前问题。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出台一个文件。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配套政策,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地发展。各县(市)区要抓紧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将国家和省、市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实际,这个意见今后每年要修改完善一次,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二)运行一个周报。完善《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办理周报》制度,将企业反映问题纳入周报跟踪解决。周报办理需要周密的制度、明确的职责、严谨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希望每一位领导都认真对待周报,希望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都能通过各级领导负责任地推动得到圆满解决,更希望各县(市)区或相关部门也有这样的制度或比这更好的制度。

  (三)开好一个例会。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每周一都要召开重大项目建设及前期工作汇报协调例会,形成了推进项目实施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例会,重点研究民营项目建设和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今后,这要形成一项制度,定期召开,长期坚持。要通过例会有效解决问题,做好各项前期准备,每次召开例会,不仅要确定下次例会需研究的事项,还要听取上次例会已研究问题的落实和进展情况;对解决有困难的,要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解决。

  (四)上好一批项目。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重大项目建设及前期工作汇报协调周例会制度,分行业、分领域、分县区、分类型研究重大项目,近期将专门安排研究民营企业的重大发展问题。要高度重视民营项目的谋划、筛选、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谋划、早申报、早核准、早备案、早报批土地、早筹措资金,确保早日开工建设、早日竣工投产。对今年和明年计划开工的项目和提前谋划的重大项目,要围绕土地、环保容量、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快各项手续报批和完善工作。

  (五)抓好一批重点。要有选择地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引导,更好地扶持各行业的领头企业做大做强。如,铝工业的香江万基铝业,高新技术行业的尚德太阳能、北方玻璃,先进制造业方面的宇通汽车、北方易初摩托制造等企业。

  (六)设置若干奖项。要在若干方面设置单项奖励,如鼓励民营经济涉足市委、市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鼓励民营企业申报专利发明,鼓励民营经济争创名牌产品,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民营企业上项目等。

  (七)组织几批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建立民营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分期分批地组织优秀企业家出国出省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知识层次和管理水平。

  对于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希望,更要正视不足和问题,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进一步动员和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再造一个新洛阳、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