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为河南人证明
黄大王
娱人娱己
国画
“徐娘”原本无“风韵”
养子沟旅游休闲度假区
修 电 脑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8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功并神禹”
黄大王
师进通
  对黄守才的生平事迹,原来了解很少。前不久,我参与偃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到有黄大王遗迹的地方——偃师岳滩镇的黄大王故里、黄大王庙,府店镇的黄爷坟和山化乡的九龙庙去探访,特别是听了黄氏后裔的详细介绍后,才对黄大王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感受到了黄大王民间信仰文化的无穷魅力。

  黄大王,原名黄守才。1603年腊月十四日,出生于偃师伊河北岸的王庄村。他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当船夫的舅舅长大。天资聪颖、思维敏捷的他能读经诵文,融会贯通。后到缑山、县学、嵩阳书院求学,潜心研读历代治水方略,特别是钻研了《禹贡》中的治水之道。40岁后,无所不通,并著有《禹贡注疏大中讲义》、《治河方略》等书。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慕名前去,请他讲经解义,“屡满户外”。

  黄守才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是治水济民。古时,伊河、洛河和黄河中下游,经常泛滥成灾,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治水的功绩在《通志》、《河南府志》、《大清会典》、《黄运两河纪略》以及洛阳、偃师的志书上,均有记载。明末清初,有治理河水知识和技能的人不多,黄守才就是当时有名的治水专家。有一次洛水、谷水暴涨,淹了洛阳一带的田地和村舍,并殃及福王府,福王把他请了去;又有一次,黄河荆龙口决口,淹及开封、陈留等县市,清帝派人把他请了去。他一去,水患很快就能治理好。因此,人们称赞他“功并神禹”,称他为“活河神”。也鉴于此,在他谢世74年之后,清康熙皇帝封他为“灵佑襄济王”,并祀“金龙四大王”。之后,清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都给黄守才加了封号,封号多达12个!

  民间对黄大王信仰文化的尊崇与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各地的黄大王庙院,在黄守才生死同日的这天,都有无数的官员、百姓到庙里隆重纪念、祭祀;特别是到黄大王故里——王庄的黄大王纪念馆来的人群,不仅有偃师和偃师周边的,还有开封、沁阳、温县、三门峡等地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人们狂热地敬奉黄大王的同时,黄大王的许多历史事实也都演绎成了传说、故事;许多传说、故事又被演绎成了神话。

  人民群众把黄守才当成神来敬,这正是信仰文化的特点。人们敬仰包公,因为包公能铁面无私、为民除害;人们敬仰关公,因为关公能讲忠义、为他人献身。这些人被神话的原因,就是他们身上有许多高贵品质。黄守才的高贵品质在于:他不仅有治理水患、救济百姓的高超本领,还有勤学苦读、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他不仅有著书讲学、培养后人的奉献精神,还有弃官舍财、不逐名利的平民思想;他不仅有善心待人、救穷救困的怜悯思想,还有笃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等等。这些高贵品质就形成了黄守才的人生价值。而这些人生价值恰恰是古今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就是黄大王民间信仰文化的价值。

  黄大王民间信仰文化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它、保护它、修复它,使其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