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栾川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粮食日前看节粮
栾川:科学发展铸和谐
世界粮食日
村企联建 党组织显活力
游客的快乐周末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粮食日前看节粮
  称称小小餐桌上的泔水有多重。 (资料图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银刚 摄
  明日是世界粮食日。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在一些地方浪费粮食问题仍比较严重。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头对我市的一些家庭、饭店、食堂的节约、浪费粮食情况进行了采访,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编者

  部分大学生珍惜粮食观念淡漠

  正是用餐时,河南科技大学南苑餐厅内熙熙攘攘,打饭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学生们选择着自己喜爱的美食。

  学生们陆续吃完饭,站在餐厅门口附近回收餐具的师傅开始忙碌起来,只见他麻利地接过学生们递过来的餐盘和碗,将剩下的饭菜倒入身边的泔水桶。我们在旁边观察了10分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盘、碗都比较干净;只有个别学生吃剩的饭菜比较多,半份米饭、大半个馒头,或是一份菜没吃几口就扔掉了。一位男同学将一份几乎没怎么动的炒拉条递过去,我们问:“这么多都不吃多浪费啊?”他回答:“不好吃,不想吃只能倒掉。”

  在食堂工作的邓师傅说,由于学校农村学生占了相当比例,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饭量买相应的饭菜;只有少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倒掉造成浪费。

  邓师傅说,平时在该食堂吃午饭的学生最多,能达一千五六百人,这样午饭后食堂剩下的饭菜大约能装4个泔水桶,浪费现象存在,但还不算太严重。

  在洛阳理工学院和洛阳师范学院,我们看到的情况和河南科技大学相差不多。理工学院一位大一男生告诉我们,他们班的同学大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很多同学到食堂吃饭都会选择经济实惠的套餐,一般不会浪费。而师院的一位女生则表示,她很少会剩下饭菜,但通常不是考虑是否浪费粮食,而是怕浪费钱。

  在采访中,一些老师说,高校应当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

  本报记者 石蕴璞

  企业职工用餐大都“量力而为”

  13日下午6时30分,建设路旁的洛轴职工餐厅内,一张张餐桌边已坐满下班的职工。

  这个餐厅能同时容纳近300人就餐,20多个承包出去的经营窗口提供着炒菜、米饭、米线、包子、牛肉拉面等各式饭菜。

  餐厅内很干净,地上、桌上见不到残羹剩饭。餐厅墙上最醒目的地方挂着一块《职工就餐须知》的木牌,其中一条这样写道:“保持餐厅内清洁卫生,创造良好就餐环境,反对铺张浪费,不乱倒剩菜剩饭……”

  我们看到,有两位女职工结伴来吃饭,她们要了一大碗米线,又找来两个小一点的碗将米线分成了两份。七八分钟后,两人吃完离去,两个碗内没剩下食物。

  特大型分厂的张师傅点了米饭和炒菜,餐毕,还剩了一点。我们观察,这位快50岁的老师傅向服务员要了个可降解饭盒——将剩饭打了包。张师傅说,咱们都是工薪阶层,知道这钱挣得不易,更知道“浪费就是极大的犯罪”这句老话。

  然而,还是有个别“不和谐画面”。3位小伙儿每人要了一大碗烩面,热气腾腾的烩面端了上来,3人边吃边聊,十分投机。10分钟后,3人说说笑笑离去,再看桌上,只有一碗烩面吃完,另外两碗只吃了不到1/3。

  服务员收拾着碗筷,苦笑着对我们说:“吃不了就别要那么多嘛!”

  本报记者 赵志伟

  “破烂王”痛惜年轻人浪费饭菜

  昨日上午,我们在定鼎路遇到了刚刚收了一车旧报纸、硬纸板的小刘。

  小刘是周口市淮阳县人,他说:“俺们那里不愁吃,就是缺钱花,出来打工、收废品的人很多。”小刘说,自己在洛阳收破烂已经5年了,收获颇丰,被人们戏称为“破烂王”。

  在一起闲聊时,小刘对一些家庭浪费粮食的现象感慨万千。他说,到一些家庭去收破烂时,经常有意外“口福”。

  他说,前几天,自己到一个家庭去收废品,主人把一盘油炸小黄鱼往垃圾袋里倒。他接过一闻,一点异味都没有,就赶紧也一块儿收了,回家一热,当下酒菜蛮好。

  小刘说,有时到一些家庭去收废品,会顺便帮主人带垃圾下楼,经常在垃圾袋里见到剩馒头、剩烧饼、剩饺子、剩锅贴,应有尽有,真可惜啊。最让小刘心疼的是,有一次看着一家人把半锅牛肉、一只炖鸡往垃圾桶里倒。“多浪费啊,多可惜啊,做饭怎么也不计划着来?”小刘说。

  这位“破烂王”告诉我们,从他收废品时了解的情况看,浪费粮食比较严重的家庭主要是些年轻的三口之家。这些家庭的垃圾袋里剩菜、剩饭最多。从时间上看,特别是在春节、中秋节过后的几天,一些家庭的垃圾袋里剩菜、剩饭很多,让人看着心疼。

  “破烂王”的意见与很多老人一致。年近70岁的洛轴集团退休职工李大妈说:“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这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洛阳理工学院的一些专家说,现在年轻人社会交往多,经常不在家吃饭,造成了饭菜的浪费。希望这些年轻人增强珍惜粮食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浪费。

  本报记者 王继辉

  饭店“打包”者不到半数

  如今下馆子,有多少人会“吃不完,兜着走”?

  昨日是星期天,市区许多饭店都是顾客盈门。中午时分,在九都路某烤鸭店的一楼大厅里,二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半个小时内,有8桌客人用完餐,其中要求打包的只有3家。市民侯先生表示,只要是和熟悉的人一起吃饭,都会打包,“一是不浪费,另外回家省得做了”。

  在唐宫路一火锅店内,七八名中学生正在给同学庆祝生日,十几盘菜摆满了桌子。在说笑打闹一个小时后,他们结账离去,此刻桌上没动的菜还有五六盘。“过生日图的就是一个乐,吃是次要的。打包?太麻烦!”其中一位学生说。王城大道边一家正举行婚宴的海鲜酒店里,餐后客人相继离去,可许多桌上的饭菜吃了一半都不到。

  记者随机采访了二十几位市民,其中有70%的人都支持剩菜打包带走。家住西工区的谭先生说,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标准。

  有的市民却表示,很多时候请客,由于顾及面子,不好意思打包,另外为了表现请客的“诚意”,点菜时往往宁多勿少,宁高勿低,桌上菜肴“丰盛”了,请客的人才有面子。

  不少饭店的经营者也表示,希望顾客在用餐后打包。有的饭店还贴出提醒顾客“饭后打包”的相关标语,引导顾客适量、适度点菜,不浪费食物。一中档规模饭店的经理说,每天倒掉的剩饭菜最少也有100公斤,看着真是可惜。

  本报记者 邓超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