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40版:纪念特刊·百姓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万余桌凳送山里娃
管理增效益 创新添活力
谈天说地 服务民生
报人风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万余桌凳送山里娃
记者 赵朝军 摄

  本报记者 杨海彤    

  2005年,本报曾开展“为贫困山区孩子找桌凳”活动,在一个时期内形成了关注热点,几个月内,先后为各县区的几十所学校捐赠爱心桌凳一万余套。回忆这一采访活动,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仍然在温暖着我们……

  志愿者引出的沉重话题

  2005年6月初的一天,一群志愿者走进了本报热线值班室,他们讲述的所见所闻深深打动了记者,并引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市贫困山区的部分学校桌凳严重缺乏。

  志愿者们还出示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照片,一些山区学校的简陋程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为了帮助渴望求知的山里孩子,志愿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城市里的一些学校将在暑假期间更换桌凳,能否借助本报架起一座桥梁,把城市学校淘汰下来的桌凳送到贫困山区,以解那里的燃眉之急。

  志愿者们的想法吸引了我们,后经请示,“为贫困山区孩子找桌凳”的选题被确定了下来。由于当时正值农村学校放麦假,我们把采访时间定在6月中旬——农村学校开学之后。

  跪着听课,贫困山区学校桌凳缺乏程度令人震惊

  2005年6月13日,我们与志愿者一同来到宜阳县董王庄乡大石岭小学,当天是该校放麦假后开学的第一天。上午11时许,当记者站在该校二年级教室的窗外时,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这个学校因缺乏凳子,教室里的6个孩子竟然都跪着听课……

  然而,该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条件还不是最差的,位于柿树坪的一个学校,情况比这里更糟。

  大石岭小学桌凳缺乏的现象具有代表性吗?该乡中心学校(原乡教育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石岭小学的教学楼在全乡属上等水平,桌凳配备情况属中等水平,该乡21所小学,除乡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都存在桌凳缺乏的情况。

  通过采访,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些年,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和D级危房改造等活动的推行,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山区学校校舍的危、旧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校的桌凳还是严重缺乏,“买起马备不起鞍”的情况在山区学校具有普遍性。

  随着采访的深入,方方面面的信息印证了我们的判断:洛宁县教育局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该县6万余名中小学生,缺乏桌凳的竟超过6000名,占学生总数的1/10。嵩县、汝阳、栾川等县的山区学校纷纷给本报来电,反映他们那里桌凳的缺乏情况。嵩县一位小学校长在电话中哽咽着说:“孩子们真的太难了……”

  此后,偃师、孟津、新安等县(市)的一些小学也纷纷打来求助电话,这个情况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爱心如潮,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6月15日,本报关于山区小学桌凳缺乏的首篇报道见报后,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贫困山区孩子找桌凳”成了本报当时的热门话题,许多热心单位和热心人士用各种方式伸出了援手。

  以零一四中心子弟学校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学校,利用新学期课桌更换之机,向我们提供了首批课桌凳。紧接着,雅香楼食品服务有限公司、财产保险公司洛阳分公司和驻洛96544部队等慷慨捐赠,使“为贫困山区孩子找桌凳”活动的声势迅速壮大。

  记得在那次捐赠活动中,有个最小的捐赠者韩笑璇,是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7岁女童。她妈妈将本报报道读给她听之后,小笑璇哭了,她将自己存的零花钱拿了出来,在爸爸妈妈陪同下买了20个凳子,并跟我们一起,把这些凳子送到了一所山村小学。三利搬家公司的老板看到本报报道后,找到报社,提出义务为农村学校运送爱心桌凳。更有许多单位,没有通过我们,直接将桌凳送到了山区学校。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老实说记者也十分辛苦。除了不断在捐赠者和受助学校之间沟通信息、采写稿件之外,我们还要充当装卸工的角色。当时天气很热,参与采访的记者们的衣服都是干了湿、湿了又干,但当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得到新桌凳后兴高采烈的表情时,我们的一切疲劳都烟消云散了。

  这次活动,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为各县市的数十所农村中小学送去了万余套爱心课桌凳,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单位和各大网站都对此作了相关报道,农村中小学缺乏课桌凳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经调查论证,2006年底,由省政府财政拨款为全省的农村中小学配备了课桌凳,农村中小学缺乏课桌凳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