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石中神品太湖石
阎崇年被“搧”与赵忠祥挨“批”
煌煌隋都现河洛 墓志记载修城人
新闻网广告
遗失声明
思路花语
动起来(国画)
冬贮菜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浦漫笔
阎崇年被“搧”与赵忠祥挨“批”
路 尘
  前几天,有两个文化名人不幸受到“重挫”,一是在《百家讲坛》以讲清史而闻名的专家阎崇年,他在无锡签名售书时,突然被一名持不同意见的读者搧了一耳光;二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其为祝贺“神七”发射成功而写的格律诗《七律·神七赞》发表后,被批为平仄严重失调,不合章法,有渎神圣。这两个打击,一武一文,都挺轰动,也颇耐咀嚼,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搧阎崇年的这一巴掌,于法于德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只有受谴责的份儿。当然,光谴责还不行,还要依法惩处,打人者已被处以15天拘留。也确实应该给他点教训,让他知道法律不是用来吓唬人的。为什么要动手呢?据说他无法接受阎崇年的观点,譬如“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等。这种事情本来属于学术争论范畴,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的事,你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和他争辩,反驳他的见解,只要证据确凿,论证有力,占得上风也不难。可是一动手,你就全输了,这一巴掌可能让你出了一口恶气,同时这一巴掌也搧出了你的狭隘、偏激、无知,也搧出了你的缺乏教养,目无法纪。即便是同意和支持你观点的人,也无法维护你的“壮举”了。

  相比之下,阎老先生就很有气度,人家既不因为挨了一巴掌就恼羞成怒,以牙还牙,也不因此就干脆把众多读者扔在一边,拂袖而去,而是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这种定力、修养、胸怀,确非一般人可比,看来,人家也绝非浪得虚名。当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久经考验的名人们抗打击能力本就比常人要强得多。

  至于批评赵忠祥的文章,尽管口气不那么恭敬,态度不那么平和,火气颇大,言辞尖刻,但毕竟是在打笔墨官司,仍属文雅之举。而且,批评者并非一味乱扣帽子,而是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确实批在点子上,不服不行。赵忠祥的回应也很低调,说自己不是真正的诗人,涂鸦全为兴趣使然,贻笑大方在所难免。这个态度就很有点名人风度。当然,赵先生也不无“机智”地为自己作了一点辩解,先是附上了几个名人对其诗作的唱和,以说明诗作虽有瑕疵,但还是有相当水平的;接着又在网上贴出了自己比较得意的几篇旧作,以证实自己虽难称为诗人,但毕竟是下过工夫,有些造诣的。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正常、合理的文化争论。你可以尖锐批评,可以据理力争,可以反唇相讥,即便是火药味浓一些,也都没有超出文化争论、学术切磋的范畴,无论如何都比搧阎先生的那一巴掌要理性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西方的哲人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这就是宽容精神,就是和而不同精神,正常的学术交流、文化批评就应该坚持这样的正确态度,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保证畅所欲言、百花齐放、活跃学术、繁荣文化,大家共同进步。所以,我衷心地希望,文化人搧巴掌的事千万不要再发生,既犯法又野蛮,君子不为;文化人相互间批评、指谬、商榷的文章则多多益善,读者亦喜闻乐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