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央视网、山东卫视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年度字词”网络评选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周洪波说,“年度字词”网络评选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2013年的中国和世界,力图全面真实地展现中国语言生活现状,描画国人语言生活年度风景线”。
1 “年度字词”如何评出
自2006年以来,“汉语盘点”已举办七届。它真实记录了中国视野中的世界万象与社会变迁,以特殊的方式书写了汉语新词语、流行词语的编年史,是国人语言生活的真实写照。
越来越多源于草根、网络的词语,进入专家视野、官方榜单,周洪波认为,“这反映出国人在使用汉语词汇时,较以往更加活泼诙谐、开拓创新,同时也意味着主流媒体话语的民主化,话语权利走向平等与对称”。
与“年度字词”同时发布的还将有“年度流行词语”“年度新词语”“年度网络用语”。2012年获此“殊荣”的词包括“正能量”“鸟叔”“高富帅”“白富美”等。
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介绍,“年度字词”评选活动分为网友推荐、专家评点和网络投票三个阶段。在今年12月7日之前,参与者可登录央视网,推荐“描述2013年中国和世界”的一个字、一个词,同时说明推荐的理由,随后由专家评委联合评选各组前10位的字、词,撰写专家组解读意见并公布结果,最终由网民投票评选各组首位字、词。
“汉语盘点活动,正是要让人们感受到不断新变中的汉语所焕发的无限生机与活力,让国人更加尊重汉语、热爱汉语,让国外朋友更加了解汉语,借助汉语了解当代中国。”周洪波说。
2 网络词语能否代表年度语言
一年来,很多新创网络词语已经被不少人熟知、熟用,比如“喜大普奔”,意为“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累觉不爱”,指“太累了,觉得自己不会再爱了”;“人艰不拆”,指“人生已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这些新词汇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引来争议,它们是否真能代表汉语的精髓?如果入选“年度字词”,是否不太严肃?
对此,周洪波说:“汉语盘点实际上是用一种民间的方式,来反映民间的心态和走势。我相信网民推荐时,这些词会进入。但我们还有一个专家评选环节,专家会根据网民们投选的理由和得票率,来筛选前10个词语,这就会有一个综合的引导和考量,以保证选取的字词既能反映我们时代的语言特色,又能够弘扬正能量。”
杨尔弘则认为,“年度字词”可以说记录了社会万象、世事民情。这些流行语有的是朗朗上口的,比如“小伙伴”“大黄鸭”;有的则是严肃和沉重的,比如“地震”。不论怎样,这些词语都是人们语言方式和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3 评选“年度字词”
已成文化现象
关注“年度字词”的不独中国。日前,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3年度“热词”:“自拍”(selfie),意为“民众用智能手机或网络摄影机为自己拍照,然后上传到社交网络”。这项评选活动自2004年开始推出,通过追踪当年英语词汇的变化,编辑投票,最终挑选出最能反映当时社会流行和公众情绪的词。
无独有偶,美国《韦氏词典》和美国全国语言研究所等一些机构也有类似评选。
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闫爱华则提起,日本从1995年起,每年都会举办“日本年度世态汉字”活动,向全国征集一个代表性汉字,用以表现该年度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词汇和新词语,如“城管”“蚁族”等,开始被国外权威机构收入。周洪波说:“我们的一些新词语被英文词典收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也在增强,所以汉语词汇也逐渐输送到外语里,体现了文化双向的流动。”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处长易军则认为,通过研究这些“年度字词”,可以分析出国民心态和社会的新变化,如果积极引导社会关注语言生活,不仅能够推动语言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还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据《光明日报》)